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第一次发现 要求:①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

第一次发现           

要求:①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③书写正确工整规范。

 

第一次发现鱼会嚼石头 童年,如流水,一去不还。童年,如羽毛,越飘越远。童年,有许许多多的发现,而我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鱼会嚼石头! 我家以前,有一个鱼缸,里面养着一条很大的鱼。那条鱼长约50厘米,宽约15厘米左右。全身银色,所以我叫它“银龙”。 一次,我偶然发现,它潜在下面将石头咬起,在嘴来历嚼来嚼去,我惊呆了,以为它要吃下去,只见它又吐了出来。啊!原来动物是那么奇妙!但是我却搞不懂是怎么一回事,就带着疑问去查书。可书上并没有关于银龙的知识,是不是我眼花,看错了?对!一定是!在晚上的时候,我又去看银龙。看了许久,终于看到银龙游在石头的地方,我睁大了眼睛,心里像十七个吊桶——七上八下,生怕银龙会把石头吞进喉咙,死掉。只见它又将石头送进嘴里。我偏不信,又擦擦眼睛,银龙果然嚼了几下,又吐了出来。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觉得很奇怪,鱼又不是鸡,为什么鱼会嚼石头?所以,我就买了一本动物的《十万个为什么》,埋头攻读。可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这句话根本不灵。我绞尽脑汁想:是不是银龙闲得没事干,用石头来消磨时间。是它想将细菌带走,还是像老鼠一样,牙齿没磨就很痒呢?我费劲心思,想啊想,脑子里的问号越来月多,满脑假设。嘿!查查电脑不就知道了吗?我可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我立刻上网搜索。啊!原来是银龙的牙齿太软了,如果不嚼东西,牙齿的锋利度就会减退。所以,银龙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嚼嚼比较硬的东西!真是太好了,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答案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懂得了发现不重于结果,最重要的是你发现的过程,方法。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你就会有多少的收获。只有这样,你才是成功者!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分析题目《第一次发现 》的含义。“第一次”起限制作用,限定了所记述的事件是首次,而不是某一次或多次;“发现”是一个过程,要详写发现的经过,最后阐明这“第一次发现”的意义。注意补写的词语新颖、有创意,照应着全文叙述的事件。 点睛: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李德霞的《马兰花》一文,完成小题。

①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②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⑤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⑥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⑦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追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⑧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⑨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⑩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原因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流泪的表现

流泪的原因

心理、情感

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A

委屈、隐忍

眼里含着泪

B

C

满眼的泪水

读到麻婶女儿的来信

D

 

 

2.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的主人公是马兰花,故事是围绕马兰花借给麻婶钱,看病人不提钱,为钱与男人产生矛盾,收到麻婶女儿的信和钱等情节来展开的。

B. 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C. 马兰花的男人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D.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3.认真研读文中三处划线句,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④段划线句“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马兰花为什么一上午“提不起精神”,不时“发呆”?

(2)这三处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你从中看出马兰花是个怎样的人?

4.这篇微型小说以麻婶女儿的来信作为结局,这与泰格特的小说《窗》结尾的方式有什么共同点?各自表达了什么主题?

 

查看答案

阅读《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一文,完成小题。

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行走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②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获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即使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雅典吕布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许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

⑦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

1.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请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段材料,作为哪一段的论据最恰当?为什么?

著名演员陈坤于2011年创建了“行走的力量”公益项目,说到发起的初衷,他坦言自己就是“行走”的受益者。以前只要半个月没拍戏就很心慌,慌着问经纪人,下一部戏在哪里?那段人生的黑暗期,内心忧郁且慌张,后来通过行走,找到了心灵的平静,卸下了心头的包袱。

 

查看答案

阅读《“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萨德系统》一文,完成小题。

①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俗称“萨德”),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陆军隶下的陆基战区反导系统。

  ②“萨德”反导系统的作战系统如同人的大脑,包含作战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等系统,采用网络构架,由一个战术作战站和一个发射车控制站组成。在这个网络上,探测器与情报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能够相互报告跟踪数据和其他关键的战场信息,也能向其他防空系统报告信息。作战系统负责全面的任务规划,协调并执行拦截任务,并与其他防空系统接口,以便实施联合作战。

  ③2007年1月,“萨德”反导系统正式进入生产与部署阶段。2008年5月28日,首批“萨德”反导系统正式装备美国陆军。“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以及初始作战能力、互操作能力的验证和提高,使美军至少在理论上具备了从弹道导弹飞行中段到末段无空隙的强大防御体系网络。 

    ④2016年伊始,朝鲜的武器发展动作频频,为了应对朝鲜的威胁,2016年7月8日美国和韩国正式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并选址在韩国南部的星州地区。 

⑤那么,韩国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真的能起到保护韩国首都首尔的作用吗?

  ⑥星州地区距离韩国首都首尔东南部大约300千米,而“萨德”拦截弹射程仅有200千米,所以其保护范围并未覆盖作为人口、经济、政治三重中心的首尔。

  ⑦其实,“萨德”这把伞原本也不是给韩国“挡雨”用的。对于朝鲜的短程导弹来说,“萨德”系统根本没有用处。它的防御范围如果立体地看来,有点像一个大蘑菇,朝鲜的短程导弹还没有达到它的有效拦截范围就落在韩国人的脑袋上了。所以,对于真正的朝鲜导弹威胁,这东西还不如韩国手里PAC-3型“爱国者”导弹系统更有指望呢。

  ⑧它的真正奥妙在于,其配备的X波段雷达探测范围从技术上说能覆盖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部分地区。这样一来,中国相关的军队军事训练、调动、部署等情报都有可能被美国了解,尤其是装备的参数会泄露,最麻烦的还是导弹一旦发射即被侦测,对美国本土的打击能力有较大削弱。因此,实际上“萨德”对朝核或朝鲜导弹的防御基本没有什么效果,却对中国安全体系造成危害。

⑨显然,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中国。中国理应坚决反对。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 “萨德”反导系统的作战系统,包含作战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等系统,采用网络构架,由一个战术作战站和一个发射车控制站组成。

B. “萨德”反导系统使美军至少在理论上具备了从弹道导弹飞行初始段到末段无空隙的强大防御体系网络。

C. 美国和韩国于2016年7月初正式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地点选在韩国南部的星州地区。

D. 对于朝鲜导弹的威胁,韩国的PAC-3型“爱国者”导弹系统比“萨德”反导系统更有效。

2.美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保护韩国首都首尔是幌子,真实意图是针对中国,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简述理由。

3.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实际上“萨德”对朝核或朝鲜导弹的防御基本没有什么效果,却对中国安全体系造成危害。

(2)请分析第⑥段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节选),完成小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注释:①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②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③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④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

⑤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⑥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以号焉              ②便欣然忘食

置酒而招之            ④不风日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或置酒而招之

A. 而不能通其意    B. 持就火炀

C. 于厅事东北角    D. 何陋

2.根据要求,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标在主谓之间)

(2)亦不详其姓字      (标在动宾之间)

3.翻译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4.请简述上文中的五柳先生和《陋室铭》中的刘禹锡在情怀或志趣方面的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完成小题。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词的开头四句用碧云、            、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2)上阕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这首词的作者写下“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诗句。两位诗人都借酒消愁,却又都愁上加愁,萦绕在两位诗人心头的“愁”情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