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

(选自《容斋随笔·燕昭汉光武之明》,有改动)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③谢:谢罪。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⑥诮(qiào):责备。⑦大司马:官名。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死于槽枥之间      ⑵才美不外

⑶恩父子            ⑷异大破敌军

3.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A. 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    B. 不以千里也   异功若丘山

C. 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分其功    D. 后有千里马   非君之明

4.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⑵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5.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

6.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

 

1.B 2.⑴两马并驾 ⑵通“见”,表现 ⑶像,好像 ⑷到,等到(到了……什么时候) 3.C 4.⑴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 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⑵现在的人都知道冯异是个名将。 5.有人提醒光武帝冯异有谋反之心,冯异大败敌军后,诸将要分他的功劳。 6.【甲】文 :埋没、摧残人才;【乙】文:信任、保护人才。 【解析】【甲】选自: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作者:韩愈 年代:唐 【乙】选自:《容斋随笔》 作者:洪迈 年代:宋 参考译文:冯异平定了关中,自己认为长时间呆在京城之外,心中不能自安。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威势力很大,百姓归心,称他为“咸阳王,陛下应该防范他谋反。”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谢罪,光武帝下诏说:“将军对于国家,恩情犹如父子,有什么嫌疑,何必害怕呢?”等到冯异大败了敌军,许多将领打算分享他的功劳,光武帝下诏斥责大司马领头的这些人,称赞冯异的功劳如同山丘那样高。现在人们都知道冯异是一员名将,然而没有君主的贤明,一定会被谗言所迷惑。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结合句意划分,本句句意是: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B项正确。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词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见”为通假字,通“现”,表现。 3.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C项意思相同。欲:想要。其他意思分别是,A项:怎么/安心。C项:出名/称赞。D项:然后/然而。 4.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重点词语: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这里是名词作动词。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文中事件:有人提醒光武帝冯异有谋反之心,冯异大败敌军后,诸将要分他的功劳。 6.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文 :埋没、摧残人才;【乙】文:信任、保护人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东方学、文学翻译方面造诣精深。他所研究的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文字,是几近失传的“绝学”。

B. 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是曲牌名。

C.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 《海底两万里》中的“我”在海底散步时看到了灿烂的美景,并把心中的新奇感觉用一种约定的记号告诉了康塞尔。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   A   和叫绝的,除了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对应,还有它的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味和充满诗歌韵味的名称,它们体现了汉语的   B   性和表意美。这真让我们这些后世的汉语使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那一声初始的雷鸣中,                             

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于“革命”意味,天,豁然晴朗了。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小麦已经返青,望着满眼绒绒的新绿,你会感到,绿色自身也有生命。在沟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十分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有删改)

⑴为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惊讶  惊叹      简约  简洁

⑵根据上下文文意,为第二段空白处续写句子。

⑶修改第三段划线句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翻来复去    藏污纳诟    鹤立鸡群    相形见绌

B. 抑扬顿措    孤苦伶仃    沧海桑田    美味佳肴

C.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烂造    莫衷一事

D. 黯然失色    油光可鉴    无可置疑    一视同仁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红(fēi)    责(jí)     利(xī )     广无垠(mào)

B. 笑(xī)     黑(yǒu)    挑(xìn)     深痛绝(wù)

C. 爱(nì)     尺(zhǐ)    吞(shì)     首(hàn)低眉

D. 留(zhì)    事(suǒ)    干(gù)      然起敬(sù)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⑶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⑷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⑸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现在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⑹《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