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迟疑不语。 “您尽管说,”船长对我说...

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迟疑不语。

“您尽管说,”船长对我说道,“他听不懂法语。”

我最后看了一眼生命垂危的船员,然后回答说:

“他最多只能活两个小时。”

“无法救治了?”

“毫无办法!”

尼摩船长的手颤抖起来,几滴泪珠从眼眶里滚落下来,可我一直以为他生来就不会掉泪。

我又观察了一会儿这个奄奄一息的船员,生命正在慢慢地离他而去。在笼罩着电光的病榻上,他的脸色显得越发苍白。

1.船员因为受伤而生命垂危,尼摩船长说这位船员是因为什么而受伤?

2.说说你对文段中划线句的理解。

尼摩船长的手颤抖起来,几滴泪珠从眼眶里滚落下来,可我一直以为他生来就不会掉泪。

3.生命垂危的船员最后离世了,他被安葬在海底的什么地方?为什么被安葬在那里?

 

1.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的一次碰撞,震断了一根操纵杆,正好砸在这名船员的头上。 2.这是对船长的动作(细节)描写,写出船长因同伴去世而伤心。在阿龙纳斯的印象中,船长是一位硬汉,这次他因同伴的死而流泪,让阿龙纳斯看到了船长的另一面,同时表明船长与同伴有着深厚的感情。 3.珊瑚石墓地里(珊瑚丛、珊瑚森林) 珊瑚虫会把死者永远封闭起来,免受鲨鱼和人类的侵扰。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船员原因: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的一次碰撞,震断了一根操纵杆,正好砸在这名船员的头上。 2.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 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 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在文章中,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划线句写出船长因同伴去世而伤心,同时表明船长与同伴有着深厚的感情。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记住原文的主要情节,并能做出准确的概括。生命垂危的船员最后离世了,被安葬在珊瑚石墓地里。因为珊瑚虫会把死者永远封闭起来,免受鲨鱼和人类的侵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面对《过零丁洋》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 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 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

(选自《容斋随笔·燕昭汉光武之明》,有改动)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③谢:谢罪。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⑥诮(qiào):责备。⑦大司马:官名。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死于槽枥之间      ⑵才美不外

⑶恩父子            ⑷异大破敌军

3.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A. 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    B. 不以千里也   异功若丘山

C. 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分其功    D. 后有千里马   非君之明

4.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⑵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5.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

6.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东方学、文学翻译方面造诣精深。他所研究的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文字,是几近失传的“绝学”。

B. 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是曲牌名。

C.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 《海底两万里》中的“我”在海底散步时看到了灿烂的美景,并把心中的新奇感觉用一种约定的记号告诉了康塞尔。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   A   和叫绝的,除了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对应,还有它的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味和充满诗歌韵味的名称,它们体现了汉语的   B   性和表意美。这真让我们这些后世的汉语使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那一声初始的雷鸣中,                             

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于“革命”意味,天,豁然晴朗了。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小麦已经返青,望着满眼绒绒的新绿,你会感到,绿色自身也有生命。在沟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十分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有删改)

⑴为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惊讶  惊叹      简约  简洁

⑵根据上下文文意,为第二段空白处续写句子。

⑶修改第三段划线句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翻来复去    藏污纳诟    鹤立鸡群    相形见绌

B. 抑扬顿措    孤苦伶仃    沧海桑田    美味佳肴

C.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烂造    莫衷一事

D. 黯然失色    油光可鉴    无可置疑    一视同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