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我的母亲》节选部分,完成小题。 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

阅读《我的母亲》节选部分,完成小题。

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作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打相骂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

1.请分别概括出以上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二段写了大嫂、二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仔细揣摩下面这句话,说说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1.⑴母亲怎样对付债主。 ⑵母亲怎样处理家庭关系。(意思对即可) 2.用大嫂的不懂事、二嫂的气量窄小反衬母亲的宽厚仁慈、忍辱负重。(只答“反衬”二字,只给1分) 3.“从不”的意思是没有一次,表现了母亲的好脾气是由来已久的,一直如此,赞扬了母亲的宽容和善良。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两段文字分别写了:⑴母亲怎样对付债主。 ⑵母亲怎样处理家庭关系。意思答对,文字通顺即可。 点睛: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叙事记叙文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简洁即可 2.本题考查反衬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要求能答出表现手法,并写出表达效果。文中用大嫂的不懂事、二嫂的气量窄小反衬母亲的宽厚仁慈、忍辱负重。反衬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法。 3.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从不”的意思是没有一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迟疑不语。

“您尽管说,”船长对我说道,“他听不懂法语。”

我最后看了一眼生命垂危的船员,然后回答说:

“他最多只能活两个小时。”

“无法救治了?”

“毫无办法!”

尼摩船长的手颤抖起来,几滴泪珠从眼眶里滚落下来,可我一直以为他生来就不会掉泪。

我又观察了一会儿这个奄奄一息的船员,生命正在慢慢地离他而去。在笼罩着电光的病榻上,他的脸色显得越发苍白。

1.船员因为受伤而生命垂危,尼摩船长说这位船员是因为什么而受伤?

2.说说你对文段中划线句的理解。

尼摩船长的手颤抖起来,几滴泪珠从眼眶里滚落下来,可我一直以为他生来就不会掉泪。

3.生命垂危的船员最后离世了,他被安葬在海底的什么地方?为什么被安葬在那里?

 

查看答案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面对《过零丁洋》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 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 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

(选自《容斋随笔·燕昭汉光武之明》,有改动)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③谢:谢罪。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⑥诮(qiào):责备。⑦大司马:官名。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死于槽枥之间      ⑵才美不外

⑶恩父子            ⑷异大破敌军

3.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A. 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    B. 不以千里也   异功若丘山

C. 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分其功    D. 后有千里马   非君之明

4.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⑵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5.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

6.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东方学、文学翻译方面造诣精深。他所研究的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文字,是几近失传的“绝学”。

B. 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是曲牌名。

C.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 《海底两万里》中的“我”在海底散步时看到了灿烂的美景,并把心中的新奇感觉用一种约定的记号告诉了康塞尔。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   A   和叫绝的,除了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对应,还有它的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味和充满诗歌韵味的名称,它们体现了汉语的   B   性和表意美。这真让我们这些后世的汉语使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那一声初始的雷鸣中,                             

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于“革命”意味,天,豁然晴朗了。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小麦已经返青,望着满眼绒绒的新绿,你会感到,绿色自身也有生命。在沟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十分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有删改)

⑴为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惊讶  惊叹      简约  简洁

⑵根据上下文文意,为第二段空白处续写句子。

⑶修改第三段划线句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