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集中营的课堂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 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 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 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 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 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 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 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 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
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 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
怔.……
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
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 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 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⑥这一天 ,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 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 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 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 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 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
⑧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 的消息。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 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 出来。
⑨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 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 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 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 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 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 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⑩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
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2.下列加点的描写神态的词语都有“惊讶、出乎意料”之意,联系上下文,分别分析还
表现出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
(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2)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3.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文章以“集中营的课堂”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这堂课既是沙宁老师在集中营里给孩子们上的课,也是以谢达为代表的波兰人 民在集中营上演的为反抗纳粹不惜慷慨赴死的感人的一课。
B. 小说把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安排在结局之后揭开,更能使故事情节曲折,结局震撼人 心。
C. 小说的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塑造谢达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其中 还不乏细节。
D. 文中对纳粹凶恶残暴的刻画,是为了间接突出以谢达、沙宁为代表的波兰人民热爱祖国、 反抗侵略的精神。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 性格的名句是: , 。
(2)莫言下岭便无难,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3) ,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
(4)草树知春不久归, 。 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5)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7)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8)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③木据水,则不若鱼
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
剑,而操铫鎒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⑥其所短,尧⑦亦有所 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⑧之道哉?”孟尝君曰:“善!”乃 弗逐。 [注释]①舍人:门客。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错:同“措”,放弃。④曹沫:春秋鲁 庄公时武士。⑤铫鎒(yāo 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⑥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⑦ 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⑧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2)尧亦有所不及.矣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今使人而不能
B. 而来害相报者 卿今者才略
C. 乃弗逐 蒙乃始就学
D. 不相与处 即更刮目相待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4.本文与课内所学《卖油翁》一样,都是言简义丰,根据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说说我 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或别人的优缺点?
(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小 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别。
1.下列四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睨之.久而不去 以我酌油知之. 但微颔之.
B.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当.世无双 木兰当.户织C、蒙辞以.军中多务 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以.钱覆其口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 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间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下列常识性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这部作品里,他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歌颂了沦陷区人民的爱国热情。他的著名代表作还有短篇小说集《小东西》。
B.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生活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部集子中 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琐记》里也都曾提 及“长妈妈”。
C. 《资治通鉴》和《乐府诗集》分别由北宋的司马光和郭茂倩编,前者是我国第一部、 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后者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
D. 《老王》的作者是杨绛,本名杨季康,作家、学者、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译作《堂吉诃德》等。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中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 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B. 《老王》中作者运用很多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 里”中用“镶嵌”表现出老王的身体枯瘦僵直、非常虚弱,“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 钱”中用“攥”表现出老王感到这笔收入很难得、万分珍惜。
C. 《木兰诗》虽是战争题材,但对战斗生活写得相对简略,着墨较多的却是从军、恋 别、辞官、还乡等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从多方面丰富了木兰的性格,使 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实动人。 D. 在《说和做》中,作者用“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的对句形式总结全 文,不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而且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高 标”在这里的意思是“超群、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