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近乎是本 能的...

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近乎是本 能的。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某中学七年级某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朗诵 歌咏大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会上,甲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乙同学接着朗诵了黄沾的《我的中国 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小段现.场.串.联.词.。

(2)曾演唱过《我的中国心》的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 爱国的歌曲太少。”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说.说.理.由.。

(3)此次大会的结尾将有请每位同学说一句表.现.自.己.爱.国.情.怀.的.排.比.句.,把氛围推向最 高潮。你的结束语是:

 

(1)例:甲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大 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请乙同学为大家朗诵《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缠绵婉转中,感受 那爱国的依依深情。 (2)例: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的歌曲。因为唱爱国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 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原因合理即可)。 (3)例: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 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解析】试题分析:(1)主持词是指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进行节目串联的串联词,一般由开场白、中间部分与结束语组成,要求:承上启下,上串下联,往往寥寥数语却起 往往寥寥数语却起 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2)摆明观点,讲明理由。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的歌曲。因为唱爱国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原因合理即可)。(3)结束语应该表现出演讲的中心意思,提炼出演讲的中心主题,而且表现的让听者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听者,听者才会被你的演讲感动,语言是很有魅力的,但是也要抓住重点。还有就是演讲的结束语会提出倡议,通过前面的语言蛊惑,在现场发动大家,立即参与到提出的倡议中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集中营的课堂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 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 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了。赛 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 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 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 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 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 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

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 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

怔.……

 

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

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 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 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⑥这一天 ,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 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 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 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 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 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

⑧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 的消息。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 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 出来。

⑨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 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 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 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 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 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 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⑩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

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2.下列加点的描写神态的词语都有“惊讶、出乎意料”之意,联系上下文,分别分析还

表现出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

(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2)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3.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文章以“集中营的课堂”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这堂课既是沙宁老师在集中营里给孩子们上的课,也是以谢达为代表的波兰人 民在集中营上演的为反抗纳粹不惜慷慨赴死的感人的一课。

B. 小说把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安排在结局之后揭开,更能使故事情节曲折,结局震撼人 心。

C. 小说的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塑造谢达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其中 还不乏细节。

D. 文中对纳粹凶恶残暴的刻画,是为了间接突出以谢达、沙宁为代表的波兰人民热爱祖国、 反抗侵略的精神。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 性格的名句是:       

(2)莫言下岭便无难,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3)    ,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

(4)草树知春不久归,        。 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5)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7)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8)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③木据水,则不若鱼

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

剑,而操铫鎒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⑥其所短,尧⑦亦有所 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⑧之道哉?”孟尝君曰:“善!”乃 弗逐。 [注释]①舍人:门客。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错:同“措”,放弃。④曹沫:春秋鲁 庄公时武士。⑤铫鎒(yāo 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⑥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⑦ 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⑧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2)尧亦有所不及.矣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今使人而不能

B. 而来害相报    卿今才略

C. 弗逐           蒙始就学

D. 与处        即更刮目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4.本文与课内所学《卖油翁》一样,都是言简义丰,根据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说说我 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或别人的优缺点?

 

查看答案

(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小 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别。

1.下列四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睨之.久而不去  以我酌油知之.    但微颔之.

B.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当.世无双        木兰当.户织C、蒙辞以.军中多务  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以.钱覆其口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 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间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查看答案

下列常识性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这部作品里,他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歌颂了沦陷区人民的爱国热情。他的著名代表作还有短篇小说集《小东西》。

B.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生活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部集子中 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琐记》里也都曾提 及“长妈妈”。

C. 《资治通鉴》和《乐府诗集》分别由北宋的司马光和郭茂倩编,前者是我国第一部、 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后者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

D. 《老王》的作者是杨绛,本名杨季康,作家、学者、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译作《堂吉诃德》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