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默写:
①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②淮南秋雨夜,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闻雁》)
③_______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泥香带落花。(葛天明《迎燕》)
⑤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⑥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⑦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什么可以过去?在你的成长经历中,肯定会经历成功与失败。再辉煌的成绩会过去,再难受的经历也会过去……
请以“一切都会过去”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字数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则微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超过150字。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经典美文。
有些人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很多人嘉许它是综艺节目里的“清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朗读者讲述的故事感人,让人深思。也有人质疑,为什么不挑选一些朗读高水准的人来读?不专业的人来朗读,是读不出经典美文的“美”的。
请你对《朗读者》这一节目作出评论。
进学解(节选)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④,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⑤,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注释】 ①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太学:这里指国子监。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 ②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 ③畯(jùn):通“俊”,才智出众。 ④爬罗剔抉:意指仔细搜罗人才。爬罗:爬梳搜罗。剔抉:剔除挑选。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意指精心造就人才。 ⑤膏油:油脂,指灯烛。晷(guǐ):日影。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荒于嬉 B.治具毕张
C.诸生业患不能精 D.恒兀兀以穷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B.弟子事先生 事出必有因
C.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猿则百叫无绝
D.可谓勤矣 予谓菊
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②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
4.《进学解》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出自《韩昌黎全集》。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南湖早春
唐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 本诗为白居易在江州任职时所写。
(1)作品抓住春雨初晴, ,山杏吐艳,水苹争绿, ,黄鹂语涩几个最富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
(2)末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信
胡 耕
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选自《汉字悟语》,略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信口开河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通风报信 D.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2.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解释“醍醐灌顶”的意思。
3.第③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
5.当前形势下该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写下你的建议。
【链接材料】
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
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