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已经两年了,没有李娜的澳网对于中国球迷来说还是少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已经两年了,没有李娜的澳网对于中国球迷来说还是少了些激情的。澳网似乎成了李娜的代名词,人们将他们二者结合在一起,不知是因为她的成功还是失败。2011年、2013年,李娜曾两度闯进澳网女单决赛,屡遇了失败,更收获了掌声和尊重。2014年的澳网晋级之路也充满荆棘。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在第三场对阵捷克悍将萨法洛娃的比赛。李娜在比赛中一直处于被动,在第二盘甚至被对手率先拿到赛点,最后她没有惊慌,挽救赛点后逆转击败对手,一路挺进决赛。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败而不馁就是胜利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汤姆,我欣赏你!”合上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精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我不惊喊出声来。同时也为作者的写作功力和感慨。 贯穿全书的线索被刻画的如此精彩,人物的刻画更是栩栩如生,让人看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像一部经典的影视作品一样,令人百看不厌,拍手叫绝。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汤姆·索亚,是个聪明顽皮,好奇心强,喜欢冒险向往英雄业绩的孩子。对于家庭中死板严格的生活和学校枯燥乏味的功课,他感到厌烦透了,于是便离家出走,和他的小伙伴哈克贝利·芬一道去冒险,一心要做个统帅众强盗的首领。作者把嘲讽表现得淋漓尽志,儿童和灵动活泼和周围现实生活的陈腐刻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揭示了宗教的虚伪性,无情地嘲讽了庸俗的小市民习气,展示了一些社会弊痛和黑暗现实。 汤姆是以他的勇敢,责任心和永不主败的坚定信念帮助他和他的女友蓓姬从迷宫一样的山洞里逃出来。在山洞里三天三夜,两个孩子都陷入极为绝望的困境:迷路、饥饿、黑暗、精疲力竭、恐惧、无援……但汤姆没有从坐以待毙,而是振作精神,永不放弃地寻求生路。最终他以顽强的信心,试了无数条路逃了出来。 正如美国的埃·哈伯特所说:“败而不馁,就是胜利。” 这使我想起了林肯的八次竞选,八次落选;想起了洛克菲勒六个星期的艰难求职;想起了肯德基老爷爷两千多家快餐店的自我推销。 他们都是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挫折失败,但他们永不言败,永不放弃。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美国的马尔顿说过这样一句话:“坚强的信心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一点没错,没有坚强的信心,林肯就不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洛克菲勒不会成为世界石油大王,也没有今天遍布全球的美食——肯德基。 虽然今天的我们不会像汤姆·索亚那样去冒险,去当海盗。我们周围的现实生活不会像汤姆周围一样那样枯燥无味,但我们仍然需要像汤姆一样的精神。 我们作为当代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未来,在这条艰难的求知路上,等待我们的未必都是鲜花和掌声,美国诗人朗费罗说得好,当你的希望一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让我们为了理想去拼搏,做傲视雷电的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解析】试题分析:审好题是关键,纵观材料可概括出一下要点:体坛巨星李娜曾一度落入人生低谷,在失望与泪水中,她坚持着网球事业,坚持着笃定信仰,最终夺得瞩目的成功。谁不曾有过美好的憧憬?谁不曾有过苦寻的经历?只是大部分人在挫折与失望面前俯首称臣,丧失斗志。柏拉图有言:“坚持——成功的唯一秘诀。”李娜是坚持中当之无愧的强者,她以不懈的坚持谱写出成功的华章。 点睛: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②据:保佑。③易物:改变祭品。④繄():句中语气词。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⑩腊:岁终祭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乡人曰

(2)德是依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弗敢专也,以分人  吾享祀丰洁,神据我

B. 皇天无亲,惟是辅  斯是陋室,惟吾

C. 肉食者谋,又何间焉  遂袭虞,灭

D. 一战  宫之奇其族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查看答案

筷子春秋

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 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③“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④《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⑤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⑥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

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作者 李阳波 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 略有删改)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

2.第④段划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第⑤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4.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

 

查看答案

心底藏着艺术家

奚  淞

父亲突然去世,我慌忙搭机飞返台北。令我惊骇的是母亲:她身着未换洗的灰布丧服,花白而蓬乱的头发上,胡乱别着一朵不成形的白棉线花,看见我,枯黄的脸微颤,仅咧开嘴,显示了无言而深切的哀恸。

①我在巴黎三年,任性地做自己艺术家的梦,不觉间,岁月竟来催讨所有积欠的债了。父亲去世后,母亲能健康而平安地活下去,应比一切都重要。

我从旧书摊买来一大堆内容轻快的杂志和小说给母亲,希望能转移她那郁结于心的哀伤。翻开书页,她的视线茫然滑开。我这才发现:她不只是失去了阅读的习惯,视力也坏到早该配老花眼镜了。我烹煮了一些肉类食物,笑闹着端到她面前,想引起她的食欲。母亲万般无奈地咬嚼两下,趁我转身,又偷偷把食物吐在碗里。我这才发现:她不只是因悲伤而忌肉食,她的牙齿早已缺损,并没有人催促她去装假牙。

谁想到一直照顾人的母亲,其实已经到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呢?

配眼镜、装假牙,母亲都顺从地做了。可是,更多的时候,母亲像是无事可做,只是一支烟接着一支烟地抽,从笼罩的烟雾里,追寻往事的踪影。

为逝者折纸钱的时候,母亲的手才又活了起来。②银亮的冥纸,在她的手上灵巧转动,瞬间成为平整的元宝,翻飞飘落在她膝间的竹篓里。

看母亲折纸钱的手,学美术的我有了新的狂想:为什么不让她学画画呢?趁着一股孩子般胡闹的狂劲,我把画架、画板、画纸、画夹和彩笔都准备好,一股脑儿地堆置在母亲面前。看到这一切郑重的装备,母亲呆了。

以后,好一段时日,我假装不在意,却偷偷观察母亲的动态。我看到她在画架前徘徊、犹疑,终于怯生生地拿起铅笔,试着在纸上轻淡地画了如花生米般大小的孩子,然后匆匆忙忙涂抹掉,生怕别人看见。

我没想到,真有这么一天,母亲会认真而着迷地画起画来呢。她从旧书里翻出一些过时的画片,以刺绣般的耐心,一笔一笔地临摹。

一天,母亲在房里独自大笑起来。许久没听到母亲笑声的我,惊奇地冲进房,只看她一边笑,一边遮掩画纸。

“画得好丑,难看死了。”母亲笑着说。

我看到了,画的是一个20世纪三四十年代穿旗袍的女人,侧身站立在镂花的窗边。稚拙的线条擦了又改,直到那苗条的女郎天真地笑起来。原来,母亲临摹的是金嗓子歌后周璇的旧照。当周璇高歌《龙华的桃花》时,也正是父亲母亲在上海相识、相恋的年代!

从记忆深处寻到图像,母亲的郁结似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她居然一张又一张地画起画来,起初画妇人、孩子,然后狂热地画起花来,黑白的画面上,开始添加颜色,由淡雅趋于绚烂。

看母亲蓬着花白的头发,鼻端架着老花眼镜,聚精会神地凑近艳丽的花朵细心描绘,有时竟连炉上煮着饭菜都忘了,我才知道:在母亲心底,也藏着一个从未被人注意过的艺术家呢!这艺术家是待子女长成、丈夫去世后,才被释放出来的。    

                                      (摘自上海文艺出版社《姆妈,看这片繁花》)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不同阶段的内心。

                        →乍见绘画工具的吃惊讶异→                     

                                                  

2.结合上下文,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我在巴黎三年,任性地做自己艺术家的梦,不觉间,岁月竟来催讨所有积欠的债了。

(“积欠的债”在文中指什么?)

②银亮的冥纸,在她的手上灵巧地转动,瞬间成为平整的元宝,翻飞飘落在她膝间的竹篓里。(结合语境,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文章开头处母亲的头发“花白而蓬乱”,结尾处母亲“蓬着花白的头发”,对于这一头一尾两处相似的描写请作简要分析。

4.细细品读文章,谈谈你对题目“心底藏着艺术家”的理解。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阅读名著能拓宽视野,启迪人生。我们读中外作品,从《我的叔叔于勒》中的__________,《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范进中举》胡屠户中的身上了解 “变色龙”的特点;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__________赤壁之战借东风的过人谋略;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__________》,我们徜徉在《朝花夕拾》的世界里,了解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

(2)《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少年。它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显示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林冲、鲁达、杨志都是武艺高强的军官,由于身分、经历和遭遇的不同,走上梁山的道路很不一样。请选择林冲、鲁达、杨志三个中你最熟悉的形象,结合一定的情节,从人物性格的角度分析他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