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姓。⑤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⑥饬:约束,整顿。⑦功:事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期年之后          (2)众功皆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仁如天                    居庙堂之高则忧

B. 就之如                    停数

C. 九族                   其将归见其

D. 羲、和                 苟全性于乱世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请写出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国方法?

 

1.(1)满一年 (2)兴办 2.A 3.(1)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我,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2)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正定四季。 4.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5.(1)齐威王虚心纳谏。(2)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 【解析】【甲】选自:《战国策》作者:刘向 年代:汉 【乙】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汉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词语的解释要结合文言文内容和古代用词习惯。期年:满一年。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结合自己对词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A:其:都是“他的”的意思,意义相同。B日:太阳/天。C:亲近/双亲,父母。D:命:命令/性命。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关键要注意重点词语的意思,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主要重点词语:谤:指责。闻:听到。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4.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根据句意:“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句意完整,结构清晰.故句子断为: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①由“王曰:‘善’”可知: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②由“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可知: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___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学校举办了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补写长征对联】

(1)请根据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补写下面的对联。

上联:行长征甘洒热血

下联:             

【活动二:理解长征的精神】

(2)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什么是长征精神。

材料一:1935年秋天,红军进入草地,指导员让炊事班长留下照顾三个得了肠胃炎的同志,一起走在后面。在仅有的粮食吃完之后,班长用一根缝衣针钓鱼,让三个同志吃上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自己却嚼草根,吃剩下的鱼骨头。眼看就要走出草地,班长却饿晕过去,牺牲在了长征路上。

材料二:一位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有告诉战友们,装成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将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每人自愿分了一点干粮给她。

 

【活动三:弘扬长征精神】

(3)主题活动中,有点同学提出,如今生活幸福了,长征精神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了,没有必要学习长征精神。请你结合实际,对这位同学的看法予以纠正。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河澹澹,           。(曹操《观沧海》)

(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5)登临吴蜀横分地,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6)《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体现作者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名句是:                     

                  

(7)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③⑤①②④    B. ②①⑤③④    C. ③⑤②①④    D. ①②④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例如京剧的轻柔婉转,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雍容华美等。

B.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几篇文章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

C. 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D. 《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塑造了宋江、武松等一大批人物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