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占领一座“制高点” ①从飞机上往下看,白云缭绕,山峰林立...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占领一座“制高点”

   ①从飞机上往下看,白云缭绕,山峰林立,莽莽苍苍,很是壮观。在人的世界里,同样也是山峰林立,如刀似剑,直插蓝天,可以说每个杰出的人都是一座山峰,都有自己的制高点。

   ②李白、杜甫占领的是诗歌的制高点,奇伟瑰丽,难以企及;梅兰芳、周信芳占领的是京剧的制高点,美轮美奂,光彩照人;牛顿、爱因斯坦占领的是物理学的制高点,博大精深,奇妙无比……想和他们一较高低,想从他们手里夺取制高点,一般来说不大可能,弄不好就会被人嘲笑为“蚍蜉(pí fú蚂蚁)撼树”。

   ③然而,这并不是说后来的人一点出头机会都没有了,因为还有次一级的制高点,同样很重要,很壮美。如果说李杜占领的是三山五岳,你还可以去占领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一样的风光旖旎,美不胜收。譬如诗歌,即便不能和李杜争老大,仍可以独树一帜,占领自己的山头,苏、辛占领的是豪放派的制高点,柳永、李清照占领的是婉约派制高点,岑参、王昌龄占领的是边塞诗制高点,陶渊明、谢灵运占领的是田园诗制高点,读他们的诗作,或波澜壮阔,或柔情似水,或金戈铁马,或小桥流水,都诗意盎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精神熏陶。退一步讲,如果连占领普陀山、五台山的机会也没有了,你也不要灰心,只要你有志向,还有无数有名或无名的山头在等着你去征服、去占领。有了自己的山头,就拥有了一座事业的制高点,你就是标准、楷模,你就是权威泰斗,你就有了话语权。

   ④可是,当今世界人才济济,竞争到了白热化程度,想拥有一座自己的制高点,是越来越难了。那么,怎样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制高点呢?

   ⑤关键要选准方向,找好突破口。一个最基本原则是:决不重复别人,务必要独出心裁。比如练书法,我们练一辈子隶书也超不过汉隶水平,终生研习草书也难赶上张旭、怀素,然而,前任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苦心揣摩多年,终于发明了一种韵味独特的“草隶”体,清新明快,一鸣惊人,发挥“杂交优势”,硬是在草、隶两座大山之间崛起了一座新的制高点。

   ⑥再就是要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每个制高点都是一点一点地堆起来的,说是占领其实更是建设,没有个十年二十年功夫,不可能奏效,有的甚至要倾终生之力。因为道理很简单,“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看看我们周围那些拥有制高点的人,哪一个不是夜以继日的工作狂,哪一个不是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⑦每个有志者都需要占领一座制高点。这个制高点不一定是珠穆朗玛,不一定高耸入云,但一定是独具特色的、饱含自己心血的事业高地。

1.“蚍蜉撼树”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段内容,在该段画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构成排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顿、爱因斯坦占领的是物理学的制高点,博大精深,奇妙无比……(不能用本卷上出现的材料)

3.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其中第段主要阐述的是_______________

段阐述的是_______________,第-段阐述了能拥有属于自己制高点的方法,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

    屠呦呦从二十多岁起,就坚持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实验室潜心研究,历经十余年、190次的失败后,终于发现了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青蒿素;又经过了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她发明了疗效更出色的双氢青蒿素。2015年10月,耄耋之年的屠呦呦凭借她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的贡献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台。

 

1.普通人要从杰出的人手里夺取制高点 2.如:王羲之、颜真卿占领的是书法的制高点,一字千钧,力压群雄(或鲁迅占领的是杂文的制高点,笔扫千军,所向披靡)一字千钧,力压群雄(或鲁迅占领的是杂文的制高点,笔扫千军,所向披靡)力压群雄(或鲁迅占领的是杂文的制高点,笔扫千军,所向披靡) 3.每个有志者都需要占领一座制高点每个杰出的人都有自己的制高点(想要从他们手里夺取制高点几乎不可能只要有志向,普通人也可以拥有事业的制高点。要选准方向,找好突破口 要矢志不渝,持之以恒) 4.第⑥段,这段文字写的是屠呦呦在医学研究的道路上数十年坚持不懈,终于获得成功,与第⑥段论述的“要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的观点相一致。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2.此题属于仿写题,写出名人,根据其人格特点、作品特点或对后世的影响,按照上句的格式仿写即可。 点睛: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3.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和分论点的把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是一句话的形式呈现的。分论点一般是每一段的第一句话。结合本文分析即可。 4.首先要分析论据的类型,然后结合每个分论点分析,能证明哪一个,放在该段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去。    (有改动)

【注释】①息:呼吸。②哂(shěn):讥笑。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气汗雨____________      (2)行者服而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甚矣,农之惰也! __________________

3.“行者服而去”中“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农夫耕田的时候,“数息而后一锄”,说明农夫是一个懒惰的人。

B. 行者解衣下田,最后累倒在田地里,表现出行者劳动非常卖力。

C. “乃子之术误矣”一句中的“术”具体是指耕作的方法,技术等。

D. 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只要方法正确了难事也变得容易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本文的作者是东晋大诗人________(人名)。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与本文文体相同的课文有《_________》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从引文看,渔人的经历是:

进入桃花源—— ______ ——___________——辞别村中人——临别受叮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乱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 首联简洁明快地勾勒出西湖的水态。

B. 颔联描绘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 颈联写出春花迷人春草初生的景象。

D. 尾联含蓄抒发诗人春行的喜悦心情。

 

查看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查看答案

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