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花开的声音(15分) 花开也有声音么? 一个夏季的晚上,我在住家的阳台上,就捕捉...

花开的声音(15分)

花开也有声音么?

一个夏季的晚上,我在住家的阳台上,就捕捉到昙花开放的声音。那棵昙花的花苞早在两三天前就显露出了雏形,这个“雏形”的花苞越来越大,在枝头垂首有如纺锤。那一夜,我估摸它会开放的,便在阳台彻夜守护着,耐心地等待,等待。近午夜十一时,那美好的时刻终于在焦灼的期待中来到了。它的花苞慢慢地鼓胀起来,好像原先干瘪的气球一下子灌进了风,紧接着,我便听到一声"噗"的响动,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昙花开放的声音。只见那由许多纤长洁白的花瓣组成的花蕊,快速、灿然地开放了。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除了昙花,我还真切地听到茶花开放的声音。茶花的开放可不是那种“急性子”,早在夏季时,它的蓓蕾就在枝叶间开始孕育,开头只有一粒米那般大小,和叶芽的形状几乎难以分辨,过了好几天,它的雏形才微微显露出来,又再过几天,它那结实的体态和叶芽松动的体态才泾渭分明。茶花花苞的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个长途旅者,走过了夏天,又走过了秋天,到了冬季,那一头尖的椭圆花苞,那花瓣如鳞片重重包裹的花苞,才终于展现在你的面前,但距离开放仍有些日子。我栽在阳台的那一株茶花,叫"五宝茶花",枝头共有十几个花苞,它们之间好像有个约定,谁先开谁后开。那一天是休息日,我终于看到第一颗准备开放的花苞有些异样了,它在微微地颤动、颤动,仿佛是个睡美人,在阳台上睡了许久、许久,此刻才在深绿色的枝叶间苏醒,惺忪的眼眸,抖动的睫毛,微微地张开,张开。那张开的声音,和昙花的那一声"噗"完全相反,它是那么细微,那么柔和,那么舒缓。昙花开放的声音是短促的,茶花开放的声音是悠长的,不管短促或悠长,都是那么动听,那么迷人。由此我认定: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一种最美妙的乐曲,或者说是一种天籁吧!

    花儿这样,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何尝不是如此。当它突然出现时,也会有一种异样的信息,一种类似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美好事物的孕育、萌发、成熟,也有个渐进的过程,或许中间还会出现一波三折,受到某种压抑和禁锢。当它“破茧而出”或“破墙而出”时,会出现多大的冲击波啊,那一瞬间闪亮的冲击,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限的惊喜。这种声音,你只有保持一份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才能听到。对于美好的事物,不要有疏离感,要把它置于自己的关爱之下,用自己的羽翼和体温去为它孵化和催生,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

    长时间以来,我都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我始终认为,在人世间,倾述是一种方式,谛听也是一种方式。一个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因为花开的那一刹那,会最充分地展开事物的内秀和外美,会给你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选自2011年第1期《南方》,有改动)

1.题目“花开的声音”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听到这种声音?(3分)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3.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4分)

4.观照全文,作者如何由物及理,从自然之花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请简要分析。(4分)

 

1.“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1分) 保持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谛听;对美好的事物要付出关爱。(答到其中一点给1分,答到两点给2分) 2.比喻、拟人、夸张。(答到1个不给分,答到2个给1分,答到3个给2分)生动形象地凸现昙花破蕊而开的迅捷,开放瞬间的灿然美好。(2分) 3.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最美妙的乐曲,(2分)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2分) 4.作者先写昙花、茶花开放的声音动听、迷人,由此认定自然之花开放的声音是一种天籁;(2分)继而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突然出现时,都会给人带来同样的惊喜,要用心谛听,感受其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纵观全文,文章由自然界中的花开的声音,写到人类社会中“花开的声音”,所以本题的答案应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寻找。后半部分有这样的过渡句子“花儿这样,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何尝不是如此。当它突然出现时,也会有一种异样的信息,一种类似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抓住这个关键语句,我们可知第一问的答案。 第二问的答案,还要往后找。“这种声音,你只有保持一份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才能听到。对于美好的事物,不要有疏离感,要把它置于自己的关爱之下,用自己的羽翼和体温去为它孵化和催生,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所在,但句子太长,所以要提取相关语句,不能直接抄下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6分)

王羲之门生家,滑净,因书,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jí):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1)王羲之尝门生家              (2)因书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2分)

 

查看答案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

(2)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

(3)《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查看答案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面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步行    B. 余立侍左右,援疑理     质:询问

C. 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    D. 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

2.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B. 弗之怠

C.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 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 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敬畏自然》片段,回答问题。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1.选文中的第二话,连续用了“无论是……,还是……”这样的句式,要强调的是(      )

A. 大自然丰富多彩

B. 大自然中的物质差别极大

C. 生命有美丑之分,物质有大小之别

D. 一切都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2.选文要表达的意思是(         )

A.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 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C.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D. 大自然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

3.选文在论证的时候,用了对比的方法,构成对比的双方是(        )

A. 苍蝇蚊子鲜花绿草

B. “死”的物质和丰富多彩的生命

C. 人体细胞和人的大脑

D. 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

 

查看答案

选出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B. 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C. 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