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小题
我们在蓝色海上飘
12岁那年,我认识了方小舒。
他从讲台旁边的特“忧”生专座抱着书包走向我,本子散了一地,整个教室都在窃窃私语。从此,我们就是同桌了。我的耳边从此充斥着“方小舒”三个字的魔咒。
“方小舒,把头抬起来!”“方小舒,把课本拿出来!”“方小舒,你来我办公室一趟。”被叫到的时候,他就缓缓抬起头,一脸茫然地看着前方,如同置身事外的高人,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
“方小舒,你旁边坐着的可是年级第一!你也不学学!”老师训他的时候,总带上我。
是的,我是第一名,从来没失过手。那时的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倔牛脾气,不考第一绝不善罢甘休。而我永远不理解,也不关心坐在身边的方小舒在桌子底下摆弄些什么。只是偶尔看他入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瞟上一眼。在那张堆满练习册和考试卷的桌子底下,方小舒用牙签组装成一辆坦克,用一分一分的人民币折出了航母,用一百张考卷做成一架步枪。在我们都为了考试奋战时,他弓着背,伏在桌沿,用自制的放大镜一寸一寸看着那张世界地图。
“有什么好看的?”我见他整个人都聚拢在地图上,像一只潜伏在海底的虾。“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你懂吗?”他话不多,说话的时候眼睛依旧望着前方,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
那时我沉浸在第一名的争夺战中,丝毫不在意方小舒嘴里说的“大学问”。那和我的目标相距十万八千里。
当然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一次英文考试,因为听力部分发挥失常,成绩单的第一行不再是我的了。“别哭了,是好事。”方小舒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如梦似幻。我抬起头,满脸都是眼泪鼻涕,狼狈地望着他。“喏,你看。这里是地中海,这里是小亚细亚半岛,还有希腊半岛。”他指着地图上一块蓝色的地方,手指在上面滑动,精准到位。
他转过身来,对我说:“阿呆同学,你想过有一天会到这样的地方看上一眼吗?就那么一眼。蓝色的海把你包围,你在海上。”他的眼睛闪着从未有过的光,不再高深莫测,而是伶俐的、敏锐的、开阔的。我透过哭肿了的眼睛,看见一个骄傲的方小舒自信地笑着。我这才发觉,自己从未正眼看过他。他的睫毛向上翘着,毛茸茸的,上扬的嘴角两旁嵌着酒窝,白皙的面颊变得红通通的。“阿呆同学,世界很大的,你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不会只是这样。”他不紧不慢地说着,娴熟地叠好旧地图,放在书桌下。
从此,我注意到了他,方小舒——一个渴望被蓝色海洋包围的男孩。他书桌下的那片世界,只属于他。偶尔,也向我敞开。我好奇他为什么对这些在我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感兴趣,毕竟,考试、升学才是眼下唯一的出路。
一天放学后,我在校门口遇见方小舒。“喂,你总不写作业也不是办法,以后我帮你写吧。”我没话找话。“不用啊。反正已经习惯了。突然写得太好老师肯定不信。”他撇撇嘴。“那你以后想做什么?”我试探他。“我想做间谍。”他站定在街角,眼神坚定,语气铿锵,往来穿梭的车辆突然安静下来。夕阳照在他脸上,他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出生入死,泰然处之。”他一字一顿地说。那一刻,空气和时间都凝结了,只剩下一个我所不解的方小舒,站在人群密集的街角,运动服上沾满尘土,嘴角挂着舒朗的笑。
方小舒那年和我一样,14岁。我们结识的两年间,他的地图上画满了红点,我的试卷上打满了对钩。他的航母上的飞机多了一架又一架,我书包里的习题多了一本又一本。他的手枪可以打出一连环子弹,我的成绩单上总是一连环的满分。我依旧热切地回应着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渴望、同学的仰慕,而他不言不语地进行着他的“间谍计划”,用削尖的铅笔画出一座座建筑的构造。
毕业前夕,在我们的毕业纪念册里,方小舒用歪歪斜斜的字体,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阿呆同学,那片蓝色的海,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叫爱琴海。——方小舒”
当我再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如愿考入省内最好的高中,而方小舒,却不知所踪。
当我拿着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考入理想的大学,因为长时间熬夜视力模糊、身体发胖的时候,我从同学那里打听到,方小舒当了兵,在城郊的部队。听说他长到了一米九,力壮如牛,负重跑总是第一名。
15年过去,我到了这个花费高昂、安身不易的城市打拼,我的生活并不如儿时想象得那样辉煌壮丽。我时常会怀念那个曾在我的年少时光里一闪而过自由的男孩。
城市的夜晚,虽然光鲜亮丽,却总是让人焦虑不堪,噩梦缠身。只有一晚,无论过去多久,我仍清楚地记得。
我身处一片晶莹剔透的蓝色当中,小舟随着海浪悠悠荡荡。阳光照在头发上,浑身上下暖洋洋。我哼着歌,躺在船头。船尾坐着的人,嘴角两边两个酒窝,声音像是从天际而来:
“蓝色的海把你包围,你在海上。”
1.通读全文,梳理“我”与方小舒的交往过程,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情节 | 事件 | “我”对方小舒的情感或态度 |
初见 | 方小舒成为“我”的同桌 | ③ |
再识 | ① | 关注 |
深知 | ② | ④ |
探听 | 方小舒在城郊部队当了兵 | 牵挂 |
梦忆 | 方小舒出现在“我”蓝色的梦海里 | ⑤ |
2.结合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
在我们都为了考试奋战时,他弓着背,伏在桌沿,用自制的放大镜一寸一寸看着那张世界地图。
3.文章以“我们在蓝色海上飘”为题,有哪些妙处?
4.文章在刻画方小舒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肯定青少年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精神。
B. 提倡解放孩子天性,听任孩子率性自由成长。
C. 含蓄批评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束缚。
D. 呼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支持其发展兴趣爱好。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乙】王①,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②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③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
(1)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2)吾谁与归 归:
(3)尝于邸中为假山 为: (4)王强使视之 使:
2.翻译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3.选文【乙】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
古诗词填空。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5)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8)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10)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11)无丝竹之乱耳, ____________。
12)《论语》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13)登高远望,美景尽收,心旷神怡。杜甫《望岳》中如是说“______,________。”
下列名著内容表述有无的一项是( )
A. 保尔被神父赶出学校后在车站饭馆辛辛苦苦工作了两年,后来在哥哥的介绍下做了司炉助手,并在家中结识了他的革命引路人朱赫来。
B. 冰心受泰戈尔影响极大,善于用简短而清丽的语言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如诗集《繁星》《春水》,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同时也不乏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读来情韵悠长,别有趣味。
C. 《骆驼祥子》中,祥子在经历被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由原来那个老实、坚忍、健壮的祥子变成了狡猾、麻木、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形,揭露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探究博物馆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材料一:诺贝尔奖得主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有童年时期的博物馆经历。国外曾有研究,当一个孩子6岁前常参加博物馆,这种习惯会伴随其一生;若6岁前没有这样的经历,博物馆在他此后的生活里将会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材料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在回忆童年生活时写道“我对整个博物馆里的一切熟悉得就像背一本书一样。我们那个名叫艾格莱丁格小姐的老师差不多每星期六都带我们去。有时候我们去看动物,有时候看古代印第安人做的一些玩意儿——陶瓷、草篮以及类似的玩意儿。我只要一想起这事,心里就非常高兴,连现在也这样。”
按照前半句的形式,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浪漫天真;青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