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议论文《有一种精神叫专一》,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 ①“右手...

阅读议论文《有一种精神叫专一》,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

  ①“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也表明,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②屠呦呦就是用心专一的典型。55年里,除了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下工作;从 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历经 380 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科学界巨星“三钱” 之一的钱伟长,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 他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研究。终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获得重要成就,被人称为“万能科学家”。屠呦呦、钱伟长的事业轨迹似乎在提醒人们:获得成功的途径,唯有专一。

  ③反之,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一治国,痴迷木匠,虽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位著名的骨科专家,担任医院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不专一于“正业”,热衷搞房地产开发,虽然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地盘不断拓展,但诊断、医疗的服务质量却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医疗事故频发,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专一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④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追逐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步入歧途。

⑤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选文的第②、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专一”的理解。

 

1.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2.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具体典型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这一中心论点。 3.结合文章内容谈理解,联系生活实际 【解析】 1.试题分析:中心论点如果是原文中的原句,往往是首段的最后一句话。 2.试题分析:第二段的屠呦呦、钱伟长的事例和第三段明熹宗、骨科专家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第二段和第三段又构成了对比论证。两种论证方法的作用再结合具体内容作答即可。 点睛:论证方法的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3.试题分析:围绕“专一”,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为相,甚允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掺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释】①与(jǔ):同“举”,举荐。②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③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④允:符合。⑤掺shǎn:拿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为相________________        (2)谓左右曰_________________

(3)上掺______________        (4)陛下瘦于旧_______________

2.与“何不逐之”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案牍之劳形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至之市    D. 石青糁之

3.划分句子的停顿(划两处)

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

4.翻译句子

(1)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活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①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②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③月下飞天镜: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④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1.⑴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

⑵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整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婉约,想象丰富,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B. 颈联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彩云构成海市蜃楼衬托出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 尾联的“送”字直接点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 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州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1)【活动一:鸟专题】

鸟是人类的朋友,为了让人们更多的了解有关鸟的知识,济川中学专门办了一期有关“鸟”的校刊。请你设计两个栏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语文大阅读】

阅读是人生最美好的事,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很重要。济川中学开展了“语文大阅读”活动,初二年级推荐阅读《匠人精神》。小明不了解这本书,请你向他推荐这本书,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⑴《水浒传》这部名著家喻户晓,它的作者,现在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__________,该书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请结合具体的情节,谈谈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下列关于《水浒传》的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本书第四十回以后,斗争更加波澜壮阔,起义队伍在斗争中不断壮大,更多的好汉上了梁山,到“英雄排座次”时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B.《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为金老父女凑盘缠时,史进摸出二两银子来,鲁达不收,丢还了他。是因为鲁达嫌他“不爽利”,这从侧面也能衬托出鲁达的仗义疏财。这个细节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C.《水浒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对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养而形成的思想习惯有时也能准确的表现出来。

D.武松武艺高强,嫉恶如仇,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等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___。 

(2)企者不立,______________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则无败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   

(6)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