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

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别薛华①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中,第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第二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首联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B. 【甲】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对仗工整,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C. 【乙】颔联和颈联不仅揭示了友人将会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

D. 【乙】最后一联绾合题意,抒写双方将承受的离别后的相思之苦。“俱是梦中人”的“俱”字,似乎双方对等,而由作者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分量。

2.请简要赏析【乙】诗首联中“送送”“遑遑”二词的妙处。

3.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B 2.巧用叠词,具有音韵美。“送送”以送了一程又一程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遑遑”想象友人独自前行时的匆忙、惶惑,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牵挂与思念。 3.相同: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之意。不同:《别薛华》情绪低落哀伤。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流露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孤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高昂豪迈,表达了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对仗工整,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对仗工整”错,此联没有对仗。 2.试题分析: “送送”“遑遑”是典型的叠词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也有强调突出的意味。“送送”以送了一程又一程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遑遑”想象友人独自前行时的匆忙、惶惑,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牵挂与思念。 3.试题分析:诗歌的比较阅读。此题要求对两首诗的思想感情进行比较。同在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异在一个悲观伤感一个积极乐观。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①虏②人过五千,移文③旁郡。吏欲传檄④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⑤两炬三头爇火⑥,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⑦,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选自《后汉书》) 

 【注】①故事:按照旧例。②虏:敌人。③移文:发文书(求救)。④传檄:发出紧急文书。⑤交缚:交叉缚扎。⑥爇火:点火。⑦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将之    鼓:击鼓(进军)    B. 彼竭我    盈:充满(旺盛)

C. 营中列    星:稀稀疏疏的    D. 将退     旦:早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匈奴大入塞              宾客大宴

B. 赵将廉颇后嗣廉范        公将驰

C. 晨往之                  万里戎机

D. 虏众盛而范兵不          天下英雄谁手?曹刘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会 日 暮 令 军 士 各 交 缚 两 炬 三 头 爇 火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甲文中的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之时(用原文语句填空)。乙文中的廉范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也表现出了高超的指挥才能,他的妙招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可用原文语句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议论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②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于是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勋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③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④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⑤ “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不仅是人言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可畏反而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⑥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又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⑦子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1.第②段列举了三个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请你动用你的日常积累,也举一个同样的历史事例。(语言简洁,100字以内)

2.本文全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请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的观点。

【链接材料】 

(1)近日,某市一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该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2)某市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30%。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则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以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保障在国际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的热点之一即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外来入侵物种被引入到自然分布区外的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对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外来入侵物种本身具有种群优势,可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影响甚至灭绝,破坏物种多样性,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国际旅游业迅速升温,外来入侵物种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其中,大宗粮食进口携带大量杂草籽入境,长芒苋等杂草籽在口岸被截获的频率较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美国堪萨斯州进行的实验表明:长芒苋在玉米田间可导致玉米最高减产74%,在大豆田内可导致大豆最高减产68%。此外,由于长芒苋具有独特的抗除草剂特性,以及易于种间杂交的特性,所以还会出现“超级杂草”的潜在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影响下,外来入侵物种在我国已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快、_______________等特征。基于近十年的野外调查、标本鉴定以及文献统计,初步估计中国有860余种归化植物,其中369种被认为是入侵性植物,在全国各省(区、市)均有发现。目前,在我国已建立的1500余个自然保护区中,除少数偏僻之处,其他或多或少都能调查到外来入侵植物,覆盖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原甚至城市居民区。

  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水域生态系统和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更是上升为首位影响因素。据保守估计,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给我国造成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

  外来物种一旦大面积入侵就很难控制,所以控制手段采取得越早,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发现外来物种具有潜在入侵性或已经入侵时,应该通过多部门在检验检疫、风险分析、监测预警、应急控制及处理等方面的合作,综合利用机械、化学和生物等监控手段与方法,积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清除工作。

1.上文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应对措施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空白处横线上可依次填写下列内容:种类多、地域范围广、危害程度重。

B. 文中划线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确凿的数据,准确说明了长芒苋在玉米和大豆田间造成的减产比例,使人认识到长芒苋入侵的严重危害。

C. 文中划线句黑体字“最高”不能删去,它表示列举的数据是减产量的峰值,实际上可能要少一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D. 外来入侵物种利用其种群优势,抑制或直接杀死本地物种,造成生态系统破坏。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成长中烦恼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怎样对待它。某校九年级(3)班正在开展“成长的烦恼”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也参加其中。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被道光皇帝流放到伊犁。他为国事而烦恼,可是天高地远,又是罪臣之身,难以解脱。于是,他将烦恼抛开,去干实事。他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主持修建了不少工程。等到完工时,皇帝又下诏重新启用他。

材料二: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中途辍学后,遭到别人“自以为聪明”“他不可能成功”等等冷嘲热讽。但他顶住了压力,凭借自己必胜的信心、超人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最终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示例,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示例:烦恼是前进道路上的羁绊,消除它,就能阔步前行。

仿写:烦恼是____________________,消除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①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

②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

③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

④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

⑤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

⑥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

A. ①⑥⑤②④③    B. ①⑥④③⑤②    C. ①⑥③④⑤②    D. ④③①⑥⑤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