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黄生借书说(节选) ①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黄生借书说(节选)

①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②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袓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 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③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文中加点的“随园主人”就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姓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归而形诸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上文是随园主人就黄生来借书一事发表议论。

B. 第②段主要阐述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C. 第③段以自身经历来表达对有书不借者的谴责。

D. 随园主人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希望黄生专心读书。

 

1.清 袁枚 2.回来后在梦中出现了白天借书的情景。(形;诸:之于;状语后置) 3.C 【解析】选自《黄生借书说》作者:袁枚 年代:清 1.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2.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形”“诸”和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形”“诸”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此题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为的是说明“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宋词,完成下题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阙中,词人通过___________等凄美景物,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2.下列对该词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伫倚”写出主人公凭栏时间之久。

B. “黯黯”表现出日暮时光线之暗淡。

C. “无言”传递出主人公内心之孤独。

D. “不悔”表达了主人公态度的执着。

 

查看答案

一、默写

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

2.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3.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5.殚其地之出,___________________ (《捕蛇者说》)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温暖是黑暗中一盏指路的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温暖是沙漠里一片葱茏的绿洲,让我们重燃生命的希望;温暖是我们摔倒时一双有力的大手,为我们送来强大的助力……

请以“温暖”为题目,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

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要求:①请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冬天不寒冷

蒋育亮

A今年冬天,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村上人说,已经十几年没见过下这样的雪了。 

  宁静中,有咯吱咯吱地踏雪声响起。沉闷,滞拖,却有力,还能让人听出些许欢悦。 

  “五爷,溜达啊!”传来招呼声。 

  “这雪,罕见呢!瑞雪兆丰年哦!”五爷应答的声音,在雪地上蹦跶蹦跶地跳跃。 

  “五爷,不觉冷啊?”招呼声中溢出关切。 

  五爷搓搓冻红的双手,笑笑,一脸的暖和神态。 

  村人纳闷:五爷这是咋啦? 

  说起五爷,村上人都佩服得很。 

  十年前,张二婶家意外失火,一座木头房屋被烧了个精光。张二婶哭得死去活来,拉上儿子就要离村外出流浪。孤儿寡母的,想再建房子,那简直是登天摘月。 

  五爷站了出来。先是腾出自家半边房子,将孤儿寡母安顿好。之后,钻进自家林地,砍来木头,为张二婶重建房屋。一村人,硬是让五爷活活感动。出资的出资,献力的献力,不足两月,一座新屋就拔地而起。感动得张二婶拽着儿子,趴在地上硬生生地给五爷磕了三个响头。 

  还有五年前村长家跟张坨子争地界的事。明明是张坨子的地挨村长占进了好几米,镇上来调解时,村上却无人出来作证。镇上来的人说,村长占理,那几米地,归村长。病魔缠身躺倒在床的五爷,一骨碌爬了起来,找到镇上来的人辩理,还拿出了当年分地时的证据,弄得镇上来的人无话可说。那几米地,最终还是回到了张坨子手里。村长后来与五爷一见面,两只牛眼就鼓鼓地喷火,足足烧了五爷好几个月。 

  这样的事例,五爷还有很多……

  村上人依稀记得,五爷被查出患绝症的那一年,是在村长家跟张坨子争地界的前一年。那年的冬天,出奇地冷。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五爷从医院回到家,牙齿冷得碰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家人在五爷的屋子,烧上两盆旺旺的炭火,五爷仍觉寒冷,躺在床上盖着两层床厚的被子。 

  从此,村上人都知道,五爷怕冷。 

  怕冷的五爷,一到冬天,几乎足不出户。 

  足不出户的五爷,却不孤独。村上的人,自觉不自觉地轮番着去陪他聊天。 

  村里村外,天南海北,无所不聊。唯一不聊的是村长。 

  五爷几次问起,村民都顾左右而言他,避而不谈。 

  但五爷还是断断续续听到,村长如何霸道,上面有人如何罩着他……

  几天前,旮旯屯突然来了几个陌生人。 他们直接去了村长家。不久,村长便被他们簇拥着离开了旮旯屯。 接着,便有消息传出,村长被县上的纪委带走了。 同时被带走的,还有镇上的一名副镇长。 

  听说,他们串通一气,搞了村里很多钱。 其实这些,五爷和村上人先前也听说过。只是先前光动雷不下雨,大家也习以为常了。 

  B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五爷连续几天在村中溜达。咯吱咯吱地踏雪声,不时在村中每个角落响起。 

  “五爷,不冷啊?”常有问候声飘来。 

  五爷笑笑,不语。望望满天飘洒的雪花,喃喃自语:“瑞雪兆丰年!” 

  村人纳闷,这五爷,啥时又不怕冷了啊? 

  几天后,伴随着满天飘洒的雪花,五爷气若游丝地说:“今年冬天不冷呢!” 说毕,头一偏,去了! 

五爷最后的话,村上的人都觉得很奇怪。

                                      (选自《红豆》2016年第1期)

1.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起五爷,村上人都佩服得很”,这是因为五爷主持公道,为村上人做了许多好事,如:帮助张二婶建房、帮助张坨子挣回地界等。

B. 文章描写五爷,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

C. 文中写五爷自查出绝症后就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几乎足不出户。而他临终的前些日子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他却一反常态,连续几天在村中溜达,这是因为他到了回光返照的时候,身体状况突然变好了,对村子也多了留恋。

D. 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对五爷的回忆,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2.阅读分析文章,完成下列题目的填写。

(1)从文中可以看出,五爷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文章以“今年冬天不寒冷”为题,有三点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A、B两处划线句子都属于景物描写,请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A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五爷最后的话,村上的人都觉得很奇怪”,你奇怪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别薛华①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中,第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第二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首联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B. 【甲】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对仗工整,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C. 【乙】颔联和颈联不仅揭示了友人将会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

D. 【乙】最后一联绾合题意,抒写双方将承受的离别后的相思之苦。“俱是梦中人”的“俱”字,似乎双方对等,而由作者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分量。

2.请简要赏析【乙】诗首联中“送送”“遑遑”二词的妙处。

3.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