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李贺作诗》,完成后面小题。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②,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③,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④程课⑤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者。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①皇甫湜(shí):当时著名文人。②素构:早就构思好的。③小奚奴:带着小童仆。④牵合:牵强符合。⑤程课:固定的格式。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始闻未信(________) (2)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
3.李贺的母亲得知李贺写了很多诗的时候为什么发怒?
4.读完“李贺作诗”这个故事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偏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俟其欣悦( ) (2)录毕,走送之( )
(3)无从致书以观( )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5.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画面。(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学热”是2011年“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温家宝总理也在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号召我们强化“国学”的学习,发扬祖国文化传统。
材料二:不久前,台湾学者高希均提出了“新读书主义”: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话应该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
(1)请你写出我国古代两个刻苦读书的故事名称。
(2)请结合温总理的话,谈谈你对“新读书主义”的看法。(100字左右)
诗文默写。
①北宋胡仔评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意思是这首词的成就
空前绝后,可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阐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个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能够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赠从弟(其二)》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唐代陆龟蒙《离别》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的句子,我们可联想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名著导读。
《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_____________,其中叙述了德国音乐家_________、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________________、俄国作家___________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其中一人曾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你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