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下边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读下边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 “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 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2.诗中“觅封侯”用了____(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使用了____ 修辞手法。

 

1.A 2.班超排比 【解析】 1.试题分析:A. “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理解不正确。“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说法不当。应是“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2.试题分析: 考查此诗的用典方法和修辞手法的使用。“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1). 班超 (2). 排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定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A.②①④③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读下边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是鸟儿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园,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乃至数十百千万不同种类的水鸟呢?②那红的、蓝的、花的鸟儿,甚至那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欢快的云雀、优雅的黑颈鹤都年复一年地从我国江南,从东南亚,从尼泊尔,从印度,飞到这里,在这里飞旋荡漾,悠然自鸣;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③只有这神奇、美丽、和平的得天独厚的地方,就能够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④还有那满湖欢快地畅游着的鱼儿,恐怕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量吧。⑤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⑥而到了冬天呢,只要       ,然后                     ,这就是炙人口的青海“冰鱼”呀。⑦那情景,那气氛,该会换来多么欢畅的笑声。

⑧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文中带点的“储”和“脍”字应该分别读着“chǔ”“kuài”。

B.第①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世外桃园”中的“园”改为“源”。

C.第③句是一个病句,应将“只有……就……”改为“只有……才……”。

D.第⑧句的意思是:人们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

2.将下边的句子或短语分别填写在第⑥句中的四条下划线上,正确顺序是( )

①那成群结队的鱼儿便会飞快地涌来  ②在洞口点燃篝火  ③在冰面上凿开一个个洞  ④一条条自动地从洞口跃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作文。

“邂逅”,主要指偶然的、不期而遇的,与“遇见”不同,“遇见”可以是认识的,也可以是不认识的,而“邂逅”只能是陌生的。邂逅一阵风,你感知到自由;邂逅一朵花,你领略到绮丽;邂逅一个暖心的人,你心生温情……邂逅是于千万人海之中,我一眼就找到了你,是最美丽的相遇。

请以“美丽的邂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

(1)我的老家坐落在滇西高原一条幽深而偏僻的峡谷深处,那是个贫瘠到几近荒凉的地方。因此,我在老家所度过的童年岁月,虽然谈不上悲惨,但也没有多少甜蜜和欢乐可言。在我的印象中,我就从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过生日”对于像我一样命运的山里孩子来说,永远只是一个甜美而奢华的梦想。不过,我六岁那年过的生日,却至今记忆犹新。3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但那天的情形恍如昨日。

(2)我清楚地记得,六岁生日的那天,一向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父亲,竟然放下了手中那总也忙乎不完的活计,破例为我做了一辆小巧而精致的红色风车。

(3)可以这么说,那是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生日,也是记忆中我所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多年后,每每回想起那天的情形,我依旧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4)毕业于省地质学校的父亲,在“文革”运动刚一开始,就被当作“臭老九”遣送回乡“劳动改造”。被造反派打入“另册”多年的忍辱负重的父亲,最终来了“解放”并“结合”进了生产大队的领导班子。父亲“解放”的那天,又刚好是我的生日,父亲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兆头,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于是便找来竹篾、面糊以及为大队书写标语墙报时用剩的边角废纸,专门为我做了一辆六角形的红色风车。

(5)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天空明净得没有一丝流云。也没有风,哪怕是一丝微风也没有。父亲帮我把风车做好以后,却怎么也转动不起来。父亲见我一副非常失望的样子,便微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要让风车转动起来,你就必须学会奔跑。你跑得越快,风车也就转动得越快。”听父亲一说,我恍然大悟,便手举风车,在门前那片宽阔的田野上,兴奋而快乐地奔跑起来。

(6)果然,由于我的奔跑,手里的风车不停地转动了起来。我跑得多快,风车也就转动得多快。因为奔跑,因为不停地转动着的风车,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一种奔跑的快乐,转动的快乐。

(7)我不停地跑啊,跑啊。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转动……

(8)上高中的时候,在语文课任老师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文学,梦想着能够考上云南大学的中文系,并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但命运却与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高中毕业那年我以两分差名落孙山,只好别无选择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云封雾锁的大山深处。此后,我便接过了父亲手里的农具,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涯。那段时间,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整个人都好像变了模样,整天像丢了魂儿似的沉默着、颓废着。面对着生产队分给的一亩三分薄田,我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总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消极态度,用繁重的劳作来麻木自己的心灵。所有的文学书籍和稿纸笔墨,都被我锁进了木箱。

(9)父亲见我完全一副“老水牛下泥潭,以烂为烂”的生活态度,便对我说:“孩子,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舍弃,譬如荣誉、地位、金钱等等,但惟独不能舍弃希望。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希望还在,你就会有明天、有未来。如果你舍弃了希望,那么你就什么也没有了。”父亲接着意味深长地说:“你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过生日,我曾给你做过一辆风车吗?……”

(10)听了父亲的一番教诲,我深受启发。从那一天开始,我便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全部投入到了人生不懈的“奔跑”之中。我奔跑着,希望的风车也在转

着。十年过后,我终于获得了成功——不但先后在海内外近千家报刊发表了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而且出版了个人的作品专集。

(11)通往希望的道路并不平坦,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坎坷,但我始终高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辆风车,勇敢地向前奔跑着。

1.作者说“六岁那年过的生日”“是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生日,也是记忆中我所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有哪些?

2.请说说第5段划线句采用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如果将第(7)段“我不停地跑啊,跑啊。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转动……”改成“我不停地跑着,手里的风车也飞快地转动着。”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4.第(9)段后面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父亲的话语。联系上下文设想一下父亲当时会怎样以风车为例去启发儿子感悟生活哲理的,请将父亲的话补充完整。

5.生命正是无数的未知与挑战才让它五彩缤纷。战胜困难,我们喜悦万分,战胜未知,我们信心百倍。那么,读过本文后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12分)

夜半钟声怎么到客船

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这些优美的古诗句都描写了深夜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这些诗人为什么都写半夜钟声或乐声,却几乎没有人写正午的妙音呢?这正体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科学现象。

②声音在凉爽的夜晚传得尤其远。夜深人静没有噪音是一个原因,但却并非主要原因。

③光是一种波,声音也是一种波,光会反射和折射,声音同样会反射和折射。当声音发出后,如果在空气中向四面八方的传播速度相同,那么声音就会像膨胀的球一样向外传播,但是,不同位置空气的温度和密度是不同的,而且地面等固体还会反射声波。因此,地面附近的声音不可能像膨胀的球一样四处扩散。

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而声音的传播与空气的温度有关,空气温度越高,传播声音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声音在从气温较低、传播速度较慢的气层进入气温较高、传播速度较快的气层时,不但会发生折射、反射,还会像光一样发生全反射。大气层中,温度不同的气层有很多,那么,声音向高处的传播就不断遇到阻碍(被反射和全反射)。于是,就像光很容易局限在玻璃光纤中传播一样,声音也很容易局限在冷空气层中传播,很少会透出去到达高空。声音的能量损失就很少,可以贴着地面或江面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声音的强度却没有多少衰减。于是,那悠扬的夜半钟声可以从山上传到客船,可以从此岸传到彼岸,其实在寒冷的天气里,如果湖面或江面结了冰,即使在比较喧闹的白天,人们也可以清晰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彼岸的声音。

    ⑤声音在白天传播得特别高。白天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升高,而且越靠近地面,空气温度越高,那么贴地传播的声音速度会大于高空的。当地面附近发出声音时,向地面传播的声波会被地面向上反射,而向上传播的声波能大部分会通过折射进入高空。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人在高空就会格外清晰地听到来自地面的声音,如果唐朝诗人曾坐在热气球里旅行,或许会给我们留下“晌午钟声到云霄”的诗句。也正是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所以白天的声音一般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不会有感而发了。

⑥奇妙的是,由于声音的折射和反射,白天在适当的地方,还会出现静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就发现了奇怪的现象:一门大炮在不断发炮,当有人驱车从数百千米外的远方驶向大炮时,起初还能听到炮声隆隆,但距离大炮近一些的时候,有一段路程里却听不到炮声;再靠近一些,就又听到了炮声。究其原因,很远处听到的炮声是高空大气反射到地面的炮声,近一些的地方既没有高空大气反射的声波,又没有大炮直接传来的声波,所以就形成了静区。再靠近时,大炮的声波直接传来,人又可以听到了。当然这就是声音传播的奇妙之处了。

⑦“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诗句,一语道出了声音喜欢向较凉爽的地方传播的科学事实,真实体现了文学的美感和科学的美妙。

(选自2011年第4期《大科技》,有改动)

1.文章开头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

 

3.⑥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4.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客船上的人一般只能听到夜晚的钟声,而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