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诗登临怀古,画面暗淡,意中有象,虚实结合。

B. 首联以传说落笔,从虚处生发开去,为黄鹤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C. 颈联是诗人想象雨后天晴,登楼远眺,亲人相见的情景。

D. 诗中“萋萋”一词同“凄凄”意思相近,写出鹦鹉洲上草木萧索凋零的景象。

2.诗歌的尾联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1.B 2.乡愁(或思乡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相当于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可从修辞,描写的角度,作者的感情三个方面入手。B项表述有误。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并无什么神秘色彩。 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本诗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首、颔、颈、尾联起承转合。首联巧妙用典铺垫,颔联紧承物在人非,鹤去楼空,颈联书写眼前胜景,尾联展现鸟归巢,船归航,游子要归乡的思乡之情。诗的前四句由传说落笔,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后四句笔锋一转,展现晴川草树,抒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宋代,福建的桥梁、渡口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宋初,各级官吏就把驿站、驿馆的修建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形成了八闽四通八达的驿道。为了增强交通的运行效率,宋代的人们修建了许多桥梁。泉州洛阳桥、福清龙江桥、晋江安平桥、龙海江东桥合称福建古代四大桥梁,是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梁桥,还有莆田熙宁桥、延寿桥,也yùn(   )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闽东、闽北、闽西的桥,也体现着天人合一的艺术造yì(     ),是木构技术的登锋造极之作,展示了福建人民【A】(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的工匠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

①yùn(       )含        ②造yì(       )      ③廊桥(A. ráng      B. láng)

(2)文段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3)根据括号中的解释,文中【A】处应填的成语是                           

(4)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

(4)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5)四面边声连角起,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知不足,                    ;知困,                     。(《礼记·虽有嘉肴》)

(8)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一诗中,用渡河、登山来比喻自己因受到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好的春天呢?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季不是最美的花季呢?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人生的哪一个瞬间不是繁花朵朵呢?如果我们有着敬业、乐业、执著的心,人生的哪一种天气不是红日艳艳呢?所以,花季里,请你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请以“把花种在自己的心里”为题,习作一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吾庐     

蒋勋

春雨连绵不断,几只麻雀飞来檐下避雨,停栖在我窗台。不到一尺距离,我停下工作,细看麻雀转头顾盼,小心翼翼,抖落身上雨珠。我不确定,它们是否看懂我脸上微笑,逐渐没有戒心,一步步靠近,与我相对凝望。

想起陶渊明的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麻雀暂来屋檐下托身,使我一时眷爱起自己的家。

童年时,家的四周是菜田。走在田陌间,菜花招来蝴蝶飞舞。清溪水渠环绕,水声哗哗。脚步踏过,青蛙纷纷跳入水中。我低头看,浊水澄清处,水上漂着浮萍、菱叶,水底密聚螺蛳、蚌壳、蛤蜊。

菜田边一排四栋黑瓦平房,我家是第一户。斜屋顶,灰墙,竹篱围绕一圈。因为是边间,院子特别大,种了许多植物。柳树、扶桑、芙蓉、番石榴的高大枝桠横伸出竹篱,常引路人攀折;低矮的草本花卉有海棠、美人蕉、鸡冠花、雏菊,菜圃里还有母亲种的西红柿、茼蒿、辣椒、茄子。红嫣紫翠,颜色纷纭,四季都好看。

每日放学,回到家,帮忙喂鸡喂鸭是我的工作。我先跟姐姐去池塘,用竹箩捞浮萍,再随哥哥去沟边挖蚯蚓,这都是喂鸭子的食物。黄昏以后鸡鸭鹅都回家,各在院子占一角落,相安无事。偶然一只公鸡跑去追鸭,母亲厉声喝止,骂道:“做鸡也不安分!”母亲语言挺奇怪,我听不懂,公鸡却似乎知错,低头回到鸡群,乖乖卧下不语。母亲高兴,便赞美:“比人还懂事”。

我家养了鸡鸭鹅,没有养猪。附近邻居几乎家家养猪,家门口都置一土瓮,用来盛装厨余馊水。后来我才知道,“家”这个汉字,象形着屋顶下养了猪。汉代墓葬出土最多猪圈,猪圈形式不一,方圆都有,造型稚拙可爱。一只肥大母猪,躺在地上,五六只小猪仔趴着吸奶。汉代绿釉陶制作的猪圈、水井、灶间,洋溢着生活的幸福感,使人领悟,“房子”并不等于“家”。“房子”只是硬件,“家”还是要有人的生活内容。现代城市的建筑,无论多么富丽堂皇,不知道为什么,总让我觉得,屋顶下常常少了内容,“家”变成空的壳子。

农业时代,屋顶下总要豢养点牲畜,才像一个家。灶间总要锅碗瓢盆,有点柴米油盐气息,才像一个家。现代工商业社会,屋子里豢养牲畜当然困难,工作忙碌,家里自己开火的也越来越少。我常常在想,如果再造现代汉字的“家”,屋顶下应该放进什么内容?

屋顶下是否至少应该有个“人”呢?

许多讲究的住宅设计,总让我觉得是一个橱窗,橱窗只需要在外面观赏,并不需要生活,不需要有“人”做内容。一个朋友邀我看她的家,说是“极简”风格。我走进厨房,进口的厨具簇新,外层护膜还在;我又走进卫浴间,全白的颜色,从天花板到地面,干干净净,镀金的水龙头发着冷冷的光。我问主人:“在这住了多久?”她想一想,说:“两年了。”听起来好荒凉。

我没有说什么,我怀念起自己的家,怀念起小时候种满花树的家和鸡鸭一起长大,黎明时会被杀猪的凄厉叫声惊醒。

春雨连绵,麻雀会来屋檐下避雨,他们不多久飞去,再来时口中衔草,在檐下隐蔽处跳跃忙碌,似乎决定此处是可以安身的处所。

1.作者从_______、屋院中遍布颜色纷纭的植物、___________、邻居家置瓮养猪等细节回顾了童年时“吾庐”的家居印象。

2.面句子运用了拟人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公鸡却似乎知错,低头回到鸡群,乖乖卧下不语。

3.“麻雀”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有什么好处?

4.文章大量笔墨用来评议现代城市的住宅,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一一蜚声中外的学者。

③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④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1.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