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融水县...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A.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融水县摩天岭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B.为迎接“世界环境日”的到来,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百日大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

C.大型音画舞蹈《梦在这里飞扬》,将老干部们发挥余热的场面展现得琳琅满目

D.这里是侗乡深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进得村来,我们真有点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C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本题要求判断错误的项,可直根据句意判断。C句中“琳琅满目”形容商品多,不能形容“场面”。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pǔ)      退(kuì)      发(bìng)     山地裂(bēng)

B. 新(cù)      胆(qiè)      惧(dàn)      惴不安(zhuì)

C. 窗(xuán)    跚(pán)      芽(pī)       鳞次比(zhì)

D. 育(bǔ)      衣(huàn)     爱(nì)       重蹈辙(zh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

我要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

怎样才能把它种出来呢?静想。

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

本跑出去寻找锄头,在雪地里种下了种子。

静挑出最好的花盆,用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地种下了种子。

安把种子放在布袋里,挂在胸前。

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地刨掉了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

静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它。

安和以前一样做着斋饭、挑水、散步。

静的小幼芽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

春天来了,安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种子。

不久,安的种子发芽了,安欣喜地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静静地盛开了。

——节选自黄丽《安的种子》

(该作品获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小题。

【材料一】

《百鸟朝凤》,一个悲楚的故事,一段师徒之情,一曲传承之歌。游天鸣被热爱唢呐却郁郁不得志的父亲送到焦师傅处学习,天鸣用唢呐学鸟叫的天分让焦师傅眼前一亮,终成为焦家班的接班人。长大后的天鸣带团独立接活,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内心的坚守即将被击破。师傅和天鸣亲自出马,求队友留下,勉强凑齐人数,为村长吹奏了一曲《百鸟朝凤》。后来师傅离世,独剩天鸣,不知路在何方。

新旧事物的交替,都必须经过传承。是一成不变地“传”,是推陈出新的“变”,还是完全抛弃的“革”?这都是时代的选择,也是我们对其态度的展现。《百鸟朝凤》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传承中国文化,路在何方?

(摘自豆瓣网影评)

【材料二】

木桶、铁桶不如塑料桶;绣女半个月熬夜刺绣,不及机器半小时;木匠一天都做不好的木门,工厂里几分钟就压好了。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机械生产代替了许多延续千年的传统工艺。面对这一现象,大苏网记者就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现状及技艺传承情况,在街头随机选择了百名市民进行了一组微调查。

传统手艺人生存现状及技艺传承情况调查表

赞同

否定

传统手艺人受人尊重

84%

16%

传统手工制品受人喜爱

90%

10%

愿意让孩子学艺传承

4%

96%

 

 

保护传统手工艺建议调查表

建议

所占比例

国家干预、进入学校课程

48%

提高手艺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

12%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29%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

11%

 

 

【材料三】

传家宝——先祖智慧的积淀。

    央视文化收藏类节目《我有传家宝》连播三期,铜胎画珐琅牡丹纹执壶、碧玉待月西厢玉雕等珍稀藏品让观众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的魅力。我们在为这些藏品赞叹不已的同时,是否应该思考:现在,我们难道还能创造出可以传家的宝贝吗?

一件传家宝,无论价值高低,都是岁月和历史的积淀,都凝结着先辈特殊的情结——或是对人生的感悟,或是对家风的传承,这恰恰是传家宝真正的价值所在。

现代社会,我们能传给后代什么宝贝呢?电脑?智能手机?自己使用的QQ号、微博、微信、游戏帐号?也许,只有合理运用现代科技和市场运营机制,才能够让传统手工艺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1.材料一中,划线句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2.下面哪句话的表达效果更好?结合语境分析。

  (1)我们在为这些藏品赞叹不已的同时,是否应该思考:现在,我们还能创造出可以传家的宝贝吗?

  (2)我们在为这些藏品赞叹不已的同时,应该思考:现在,我们已无法创造出可以传家的宝贝了。

3.请以传统手工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去留(替代)关系为话题确立正反方观点,并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对观点作简要阐释。

正方观点:                                                                     

简要阐释:                                                                    

反方观点:                                                                      

简要阐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看我姥姥在乡村淋醋

我们家吃的醋一直坚持一个品牌——姥姥在乡村自己淋的,风格清爽,三十年如一。

红薯收获下来的时候,姥姥将红薯切成片,在苇箔或屋顶上摊开晒干,好的卖掉或食用,坏的才用于以后制醋。据姥姥说,若用好红薯干去酿醋,还出不来那种味道呢。姥姥这是在为坏红薯找价值道理,有点“挟善入寇”的意味。这是贫穷乡村的另一种“顺其自然”。

北中原晒红薯干的时节,远远地看,田野、墙头、房顶,甚至树杈上都有。整个乡村像贴上一片一片银箔,白花花的。当然这不全是为了淋醋,而是因为红薯属主粮之一。多少年后,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女孩子对我说:“第一次看到时,我还以为你们河南人是在晾鞋垫子呢。”

那时,我姥姥就要开始淋醋啦。

家里有一方专用的瓮缸,是姥爷在乡村集会上买来的,酿醋专用。

瓮缸深褐色,看着外表就不太聪明。一岁时,它高过我的头顶;七岁时,它低过我的腰。我长瓮不长,以不变应万变。与平常瓮缸不同的是,瓮底下钻有一孔小漏洞,正好能插上一截削尖的秫秸段,便于下醋,那是“醋道”。

夜间,便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宛如醋漏。乡村之夜布满醋滴落盆之声,后一个声音紧跟前一个声音,不紧不慢,像一个人在乡村之夜徐徐走路。声音到月光或夜色里,若乡村的星子稀疏落下,能溅起多少年后的乡村记忆的一种,就是北中原午夜“淋醋”之声

乡村第一遍淋下来的醋最酸,属上品,如魏晋六朝诗文。第二遍次之,中品,似唐宋文章。等到淋第三遍时,下品,早就清淡如水了,胡适以后的现代白话诗一般。这时的“淡”有点像乡村众多的亲戚,双方顶多走两代就不必再勉强走下去了,需要慢慢淡出。不然代代相传,全国人民都要连成庞大亲戚了,三遍醋必须淡。

当时乡村的亲戚,大都要吃我姥姥淋的醋。一种味道,有时也能成为统一的“村味”,是整个乡村里的标准。

有一天,我打开那一方醋瓮,看到上面布满一种密密麻麻的小虫子,它们忽然被惊,飞得一屋子都是酸气,我也惊叫,就用扇子去驱赶,姥姥说,这种蛾子叫醋蛾,好虫,是护醋的。缸里能有这种蛾子,说明这醋的质量淋得是上好的。

这倒显得有一点乡村传奇与魔幻。

说醋是饮料行不通。饮料是当今孩子们的常饮之物,名目繁多,享受繁多。最畅销的外国饮料是由一个中国诗人命名的“可口可乐”。外貌相仿但它所含成分却并不包括醋。

酸碱中和。我的童年曾让一丝醋浸泡着。

我上小学那时,每到盛夏时节,教室窗外两丛木槿花盛开,乡村小学校最流行的避暑方式是捎带一瓶醋水,挎在腰间。课余偷偷饮一口,说是提神,避暑,有益学习。我带的旧酒瓶里是自配的醋水,配醋,配糖,比例是:一糖二醋三水,比别人的好喝,因为是我姥姥淋的。

后来有别的同学纷纷效仿。一时人人腰挎一醋葫芦,若山西传说里的童子军,缴枪不缴醋壶。

上课时,化学老师出场,摊书,陡然皱眉:“咋一教室醋分子味?”

贫朴年代,醋是我的童年饮料,甜,有点酸。现在再也吃不上我姥姥出品的家醋,心里却更

          (节选自冯杰《田园书》,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2月,有删改)

1.具体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姥姥的淋醋手艺。

2.赏析加点字的妙处。

  (1)声音到月光或夜色里,若乡村的星子稀疏落下,能溅起多少年后的乡村记忆的一种,就是北中原午夜“淋醋”之声。(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

  (2)现在再也吃不上我姥姥出品的家醋,心里却更。(从词义角度赏析)

3.从文中分别找出与(1)(2)两句语言风格相似的句子,并分析其语言特色。

  (1)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2)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茶瓯

[唐] 皮日休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选自皮日休《茶中杂咏》组诗)

【注释】①茶瓯(ōu):唐代茶具之一,也称杯、碗。②支公:人名,晋代高僧。

钟(节选)

[明] 宋应星

凡造万钧钟,与铸鼎法同,坑深丈几尺,燥筑其中如房舍,埏泥作模骨,其模骨用石灰、沙和土筑,不使有丝毫隙拆。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分两:油居十八,蜡居十二。其上高蔽抵晴雨(夏月不可为,油不冻结)。油蜡墁定,然后雕镂书文、物象,丝发成就。然后舂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涂墁以渐而加厚至数寸,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孔隙熔流净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也。

凡油蜡一斤虚位,填铜十斤。塑油时尽油十斤,则备铜百斤以之。中既空净,则议熔铜。凡火铜至万钧,非手足所能驱使。四面筑炉,四面作槽道,其道上口承接炉中,下口斜低以就钟鼎入铜孔,槽旁一齐红炭炽围。洪炉熔化时,决开槽梗(先泥土为梗塞住),一齐如水横流,从槽道中视注而下钟鼎成矣。

(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版)

【注释】①埏(shān)泥:用水和泥。②墁(màn)定:用墁刀荡平整。③虚位:空出的位置。

1.用“/”给下面句子画一处停顿。

   从 槽 道 中 视 注 而 下 钟 鼎 成 矣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坑深丈几尺              (2)油居十八   

  (3)则备铜百斤以之          (4)四面作槽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涂墁以渐而加厚至数寸,使其内外透体干坚。

4.古之技艺妙不可言。阅读古诗文,按要求填空。

  (1)读《茶瓯》,我们可从“邢客”和“越人”得知唐人茶瓯的    ;尾联处诗人自比高僧,隐含          之情。

  (2)读《钟》,我们叹服于古人造钟之巧,他们用“   ”间隔内外模,雕以纹饰,再火炙后,内外模之间的空腔就成了将来钟、鼎成型的地方。当火铜过重时,则用“    ”引流。

  (3)读《水浒传》,我们感慨于杨志祖传宝刀锻造工艺的奇特。书中牛二一心想将宝刀占为己有,在纠缠于宝刀是否具有        的特征时,被杨志所杀。后杨志到官府投案,为报答梁中书,答应替他              (填事件),失败后几经周折终上梁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