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为纪念这两位戏剧家,校文学社搜集了一...

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为纪念这两位戏剧家,校文学社搜集了一段资料,准备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请你阅读下列资料,完成后面小题。

资料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法国,各有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中西方的艺术殿堂被震撼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个艺术巨擘虽非同年而生,却是同年而逝。这是巧合,也是一种艺术奇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艺术创作各自秉承了中西方文化特点。              。由盛而衰的人生际遇,使汤显祖用戏剧的形式描绘出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而由衰而盛的人生际遇,使莎士比亚阅尽世态炎凉,他的戏剧逼真地映现出惊世骇俗的现实世界。  

汤显祖剧本中纯口语式的道白与高度格律化的曲词交相呼应,精妙到难以言喻。莎士比亚剧本中的道白则多以素体诗形式呈现,其剧本往往由长达二三千行左右的诗行构成,这对剧本写作者是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难怪莎士比亚只好多采用素体诗形式,而非行行押韵了。

【注释】①素体诗:诗歌的一种体裁,每首诗不拘行数,不押韵。

(1)第①段中,文学常识和句子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找出来。

文学常识:               句子:      

(2)下列句子填入第①段横线处 ,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汤显祖重在写真      莎士比亚重在写情

B.莎士比亚重在写真    汤显祖重在写情

C.汤显祖重在写情      莎士比亚重在写真   

D.莎士比亚重在写情    汤显祖重在写真

(3)请根据上面的资料或你的阅读积累,用“不但……,而且……”的句式,对汤显祖或莎士比亚进行点评,然后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

点评:      

 

(1)法国 中西方的艺术殿堂被震撼了 (2)C (3)答案示例:莎士比亚创作了《威尼斯商人》等伟大的戏剧作品,他不但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而且是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解析】试题分析:(1)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2)考查选文要点。把文章读懂读透,把握文章主旨,弄清写作重点。(3)用“不但……,而且……”的句式,对汤显祖或莎士比亚进行点评。句式要符合要求,内容要不离开作家的作品和成就,对作家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 点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又一个鸡年光临人间。在中华文化中,鸡是“德禽”,是“知时鸟”,谐音为“吉”。晋人王嘉《拾遗记》提,早在帝尧时代,百姓就有每年正月初一在门、窗上画公鸡图形以镇宅驱灾的做法,可见,民间张贴大公鸡年画或大公鸡剪纸的习俗,       (渊 源)远流长,年深日久。凤凰就是先祖根据公鸡的美貌       (遐 暇)思出来的瑞鸟。鸡还常常出现在案的墨色里,随着诗人的志趣抒发多种意趣。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经典诗句,不知承了多少往事,多少意趣!“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借鸡抒发青云之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借鸡勉励青少年勤学向上。

(1)文段中横线处选填的汉字、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渊远流长         案( jǐ)         “及”的第一笔是  

B.源远流长         案(jī)          “及”的第一笔是   ノ   

C.遐思             承(zǎi)        “及”的第一笔是  

D.暇思             (zài)         “及”的第一笔是   ノ

(2)古诗词中鸡的意象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文化精神。请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句子,使其与上下文 衔接顺畅。(本试卷中所有已出现的诗句除外)

(3)丁酉年正月初一,恰逢小明的爷爷六十大寿。小明要送给爷爷一副寿联,下面最适合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只填序号)

 

查看答案

愚公移山,田忌赛马,诸葛亮七擒孟获,司马光砸缸救人,是人类的智慧;蜜蜂构筑蜂房,小鸟衔木过海,是动物的智慧。小事情蕴藏着智慧,小人物的身上体现着智慧;战胜困难依赖智慧,解决危机需要智慧;集体绽放智慧,国家凝聚智慧。改变是一种智慧,选择也是一种智慧;坚守是一种智慧,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巧言是一种智慧,沉默也是一种智慧……请以“我的智慧”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查看答案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有利也有弊。作为当代中学生,请结合实际生活,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内容符合要求,语言准确得体;

②字数在150-200之间;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在世界文明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它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写好汉字,大而言之,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小而言之,是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因此,我们应该把字写端正。

②想把字写端正,首先要。要静下心来,把写字当桩事来做,全神贯注地一笔一笔、一字一字地写下去,积以时日,培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就不难把字写端正。

③其次,还得。千百年来,书家如林,字帖似海,王羲之、颜真卿等名家高手,为后人留下了难以胜数的精湛书法,借鉴他们的字帖,从中摸索和琢磨技法,是一条简便而有效的途径。中国的方块汉字,前人总结出不少经验,如从汉字的结构字形上讲,“东”的长,“工”的短;“魏”的大,“口”的小;“夕”的斜,“中”的正;“千”的疏,“龚”的密……懂得些一般的布局间架,把不同字的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安置得恰到好处,就会写得端庄美观。至于通篇的文字,形体宜大小一致,横成行,竖成列,清晰整齐。

④要有一手好字,还得勤写苦练。古人曾说过“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古代不少人就是这样努力,终成大家的。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从小跟智勇和尚学习书法。晚上躺在被窝里还常常练习,一边想着字的气势、结构,一边用手指在被面上“写”。日子久了,竟把被面划破了。如今,用圆珠笔、钢笔写字,同样也得下类似的苦功,持之以恒,会有成效的。

⑤总之,只要我们做到以上几点,在我们的腕底笔下,一定会出现一手端正的好字。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根据文意,在②③自然段画线处补写句子。

3.请将下面对第④段论证过程的分析填写完整。

首先提出 ______________的观点,然后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龙卷风,因为与古代神话里从波涛中窜出、腾云驾雾的东海蛟龙很相像而得名,它还有不少的别名,如“龙吸水”、“龙摆尾”、“倒挂龙”等等。

②现在我们知道,根据龙卷风发生地点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发生在海上,犹如“龙吸水”的现象,称为“水龙卷”;出现在陆上,卷扬尘土,卷走房屋、树木等的龙卷,称为“陆龙卷”。

③大自然里的龙卷风诞生在雷雨云里。在雷雨云里,空气扰动十分厉害,上下温差悬殊。这样,上面冷的气流急速下降,下面热的空气猛烈上升。上升气流到达高空时,如果遇到很大的水平方向的风,就会被迫“倒挂”,并形成许多小涡旋。这些小涡旋逐渐扩大,上下激荡越发强烈,终于形成大涡旋。大涡旋绕水平轴旋转,形成了一个呈水平方向的空气旋转柱。然后,这个空气旋转柱的两端渐渐弯曲,并且从云底慢慢垂了下来。

④龙卷风的范围小,直径平均为200-300米,直径最小的不过几十米。它的寿命也很短促,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多不超过几小时。其移动速度平均每秒15米,最快的可达70米。它的风速可能在每秒50-150米,极端情况下,甚至达到每秒300米或超过声速。这些特点让龙卷风成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灾害。

⑤龙卷风扫过建筑物顶部或车辆,由于它的内部气压极低,造成建筑物或车辆内外强烈的气压差,顷刻间就会使建筑物或交通车辆发生“爆炸”。如果龙卷风经过居民点,天空中便飞舞着砖瓦、断木等碎物,因风速很大,这些碎物也能使人、畜伤亡,并将树木和电线杆砸出窟窿。就是一粒粒的小石子,也宛如枪弹似的,能穿过玻璃而不使它粉碎。 

⑥尽管对龙卷风的预报还存在很多困难,但龙卷风到来之前,只要留心观察,我们总会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天气特征。比如:龙卷风生成前大气很不稳定,气压明显降低等等。另外,用气象雷达跟踪到龙卷风后,气象部门随后就有一定的时间对龙卷风路径上的居民和单位发布警报。如果龙卷风来临之际无法出门,建议公众手边准备急救包并呆在位于底楼或地下室这类相对安全的空间里。如果身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该迅速找一个与龙卷风路径垂直方向的低洼区(如田沟)隐藏。

1.文章②-⑤段依次说明了龙卷风的类型、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结合文章分析卫生官员所说现象的原因,并就龙卷风的应对向公众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材料:

2015年5月10日,一场龙卷风席卷美国阿肯色州Nashville,一对夫妇一直住在镇上公园的一辆房车里,不幸身亡。一位霍华德郡卫生官员说:“房车停车场的一边几乎毫发无损,另一边……房车被整个掀翻,成为一片废铁,犹如“爆炸”现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