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亲小人,远贤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诸葛亮《出师表》)
(2)口口口口口,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何处望神州?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诗句,表现百姓租税繁重,生活贫困。
(5)默写李商隐《夜雨寄北》。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总要求:①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来写。②字迹工整,600字以上。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1)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听到或看到的一句话触动。一句安慰、一句劝告、一句鼓励、一则名言……
于不经意间打动我们的内心。请以“那句话”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也许你只是一滴雨露,但你怎能忘却自己滋润的一棵干枯小草快慰的欢笑?也许你只是一抹
阳光,但你怎能忘却你拨开阴霾天空时人们眼中希冀的眼神?生活是一首乐曲,如果没有你我敲击
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音符,又如何能奏出甜美的旋律?
请以“我也是生活的主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秦时妇人
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恐妖伪事起②,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权③窜山谷。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妇人笑云:“宁⑥有人形骸⑦如此?”僧曰:“我事⑧佛。佛须摈落⑨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⑩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⑪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注释】①客僧:外来和尚。②妖伪事起:兴妖作怪,蛊惑人心。③权:权且,暂且。④法朗:和尚法号。⑤赍:携带。⑥宁:难道。⑦形骸:形体。⑧事:侍奉,供奉。⑨摈落:剃光头。⑩自:本是。⑪弊:压迫。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恬 多 使 妇 人 我 等 不 胜 其 弊 逃 窜 至 此。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便要还家(____________) (2)无论魏晋(____________)
(3)并衣草叶(____________) (4)僧具言之(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不知有汉 / 汝乃何人 B. 寻病终 / 遂寻洞入
C. 皆出酒食 / 初食草根 D. 悉如外人 / 悉逐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桃花源记》中人们来到桃源村和《秦时妇人》中人们来到雁荡山的原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切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每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1.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端午节又叫“艾节”“卫生节”?
3.浏览本文,请简要概括艾叶的用处。
4.第②段末句中的“自古至今”能否删去?为什么?
5.分析第④段第二句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课文《变色龙》(契诃夫)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一条狗。”
②“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③“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象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条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④“将军家的厨师来了,问他好了——喂,普洛诃尔!过来吧,老兄,上这儿来!瞧瞧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
⑤“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⑥“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⑦“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的。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他哥哥却喜欢。”
⑧“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⑨“是来住一阵的。”
⑩“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⑪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1.第③段描写奥楚蔑洛夫穿上大衣的细节有什么作用?
2.奥楚蔑洛夫断案都是以狗是否归属将军为判定依据,若文章就此结束,而不写狗是将军
哥哥的这一部分,在表达中心上有什么不同?
3.说说第⑩段划线句是如何讽刺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
4.你是怎样理解第⑪段中围观者的“笑”的?
5.读完选段,某同学写了一幅对联的横批和上联用来评价奥楚蔑洛夫,现在请你补写出下
联。
横批:媚上欺下
上联:面对权贵趋炎附势尽显奴才脸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气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请你关注下面与天气有关的内容,完
成相应要求。
(1)下面是广安市2017年5月1~7日的天气预报。看后提取一条主要信息。
日期 | 1日 | 2日 | 3日 | 4日 | 5日 | 6日 | 7日 |
气温 | 28~17℃ | 31~17℃ | 31~18℃ | 31~21℃ | 33~21℃ | 27~22℃ | 22~18℃ |
气象 | 晴 | 晴 | 多云 | 阴转多云 | 晴 | 中雨 | 小雨转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两句话温馨提示5月6日出行的广安市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提供的诗句中任选一句,科学解释诗句描述的天气现象。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