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南海局势动荡的原因是因为各大强国各自怀着不同的目的纷纷加入搅局。
B. 这篇文章的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绚丽多姿的一个昆虫世界。
C. 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D. 这次篮球比赛是展示我们队员风采的大好时机,胜败的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B. 拜访者们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C. 小明同学长着一张普普通通的脸,无论他走到哪个地方,都不会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D. 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眼翳(yì) 狼籍 广袤无垠(mào) 翻来复去
B. 粘连(zhān) 锁事 油光可鉴(jiàn) 万像更新
C. 锃亮(zēng) 禁锢 长吁短叹(xū) 诚皇诚恐
D. 璀璨(càn) 磬口 颔首低眉(hàn) 家徒四壁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A)“就这样,多亏你与内务大臣建立了伟大友情,整个事情才得到了折中的解决。皇帝严令:一步步将你饿死的计划必须在秘密中进行,不让别人知晓,但弄瞎你眼睛的判决却写在弹劾书中。除海军大将鲍尔高兰之外,大家一致同意。鲍尔高兰是皇后的奴才,皇后陛下一直让他坚持把你处死;自从你那次用可耻而非法的手段扑灭了她寝宫的大火,她对你一直怀恨在心。”
这位君王和他的内阁采用了一种惯例(有人跟我说,这种惯例和从前的做法大不相同),就是,每当朝廷颁布一项严酷的判决,不论那是为了替君王泄愤,还是为了替宠臣报怨,皇帝总要在全体内阁会议上发表一通演说,表明他如何宽大、仁爱,说他这些品质是天下闻名、举世公认的。演说很快刊行全王国。再没有比歌颂皇帝仁慈那样的话让老百姓更害怕的了,因为大家看得出来,这样的颂词越夸张越强调,刑罚肯定更惨无人道,而受害人也就更加冤枉了……可是,一想起我对皇帝曾宣过誓,回忆起他给我的恩典,以及授予我的“那达克”的崇高荣誉,我马上就惶恐地取消了这样的念头。我也没有这么快就学会朝臣们那种报恩的办法。
(B)如果有一头母牛因年老或者意外事故死了,“慧驷”还没来得及把它弄给自己的“耶胡”吃,附近的“耶胡”便已经成群地来争夺了,这样就会像我描述的那样引来一场战争,双方被爪子抓得一塌糊涂,不过因为它们没有我们发明的那种方便的杀人武器,倒是很难得会互相残杀。有时候,附近几处的“耶胡”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也会这样大打一场;一个地区的“耶胡”瞅准一切机会,趁另一个地区的“耶胡”还没有准备好,就向对方发起突然袭击。要是它们发现偷袭计划失败,就跑回家去。敌人没有了,就进行一场我所说的那种内战。
1.选文节选自《 》,作者是英国作家 。选文(A)中的故事发生在 ,选文(B)中的故事发生在 。
2.联系原著,选文(A)中加点的“可耻而非法的手段”和“这样的念头”分别指什么?选文(B)中“耶胡”们之间通常在哪几种情况下会发生冲突?
3.请结合选文(A)(B),谈谈全书在反映作者生活的社会现实方面的主要艺术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正是饭菜里的酸甜苦辣构成了食物的滋味,令人回味无穷;正是成长中的得失成败形成了生活的滋味,令人感慨万千;正是交往中的悲欢离合汇成了人生的滋味,令人百感交集……
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意外
伍秋福
阿三是一个在县城里开小三轮车拉货载客的个体司机。早上起来,阿三的右眼皮一个劲地跳。老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是不吉之兆。阿三想:今天是不是应该在家休息呢?出车的话,保不定会出点什么事情呢。
洗完脸,想不到左眼皮也跟着跳了几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三非常纠结,突然想到这不是亦福亦祸吗?说不定祸福相抵就平安了。这样想着,心情竟然平静下来,于是决定今天继续出车。阿三把车开出来,直接驶向车站。
中午时分,阿三的肚子咕咕直叫。他跳下车,想到米粉店去吃碗米粉,却看见一个衣裳褴褛、拄着拐杖的老婆婆向他走来。坏了,阿三想,快溜吧。但不知为什么,手脚却不听使唤,让他停在原地未动。
老婆婆走到阿三跟前,小声问:“大哥,能送我去医院吗?”
阿三愣了一下,说:“行,您上车吧。”
阿三第一眼看到这个老人,就想起自己卧病在床的母亲。他看得出这个老人是从乡下来的,而且很少出门,因为她不和别的客人一样为防范司机宰客而先问价。于是,他连忙下车把老人搀上车,嘱咐她抓牢车栏注意安全,又把车速放缓,并不时回头观察。等把车开到医院门口,阿三的背已经汗湿。他松了一口气,把老人搀下车,说:“阿婆,医院到了。”
“大哥,多少钱呢?”老人说。
按规矩,从车站到医院一般收费5元。他看着这位病弱的老人,再次想起自己的母亲。他眼有些涩,说:“阿婆,车钱免了,您快去看病吧。”
“这怎么行呢?”阿婆说,手在身上摸了一阵,忽然中风似的僵住了。
“阿婆,您怎么啦?”阿三见势不对,连忙一把扶住老人。
“我……我的钱不见了。”老人低声地说,两行浊泪流出眼眶。
阿三一下子呆了,早上的预兆应验了,真是怕什么有什么,真后悔没有在家休息,现在果然出意外了。如果老人把丢钱赖在他身上,那阿三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阿三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他想了一下,问:“阿婆,您是哪里人?为什么一个人来看病?”
老人并未理会阿三,自顾喃喃地说:“孩子,对不住你了。”
听老人这么说,阿三立刻放下心来,且有了主意。他已不在乎5元钱车费了,只要老人不嫁祸于他就行。于是,阿三掏出手机,立刻拨打110。可是,手机却没电了。这时,老人晃了一下,要晕倒,阿三急忙猫腰背起她,拔脚往医院跑去。
阿三把老人背到急诊室,催促医生给老人诊断病情。这时,他忽然想起自己的车还停在医院外面,于是拔脚向门外走。
“你到哪里去?”医生叫住了他。
“我还有事啊。”阿三说。
“你这人怎么这样?”医生恼了,“你妈病成这样,还有什么事比这更重要?”
“她患了什么病?”阿三问。
“急性胃炎并发高血压。”医生说,“必须马上住院治疗。”
阿三脱口说:“这事与我无关。”
“你说什么?”医生瞪大了眼睛,“她不是你妈吗?”
“不是。”阿三回答得很坚决。
“啊?”医生觉得这事复杂了,“那你为什么还要把她背到医院来?”
阿三就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
“那你就更不能走了。”医生说,“除非这位老奶奶亲口证实她的病与你无关。”
阿三觉得这位医生简直是蛮不讲理,不禁心头火起。他努力控制着自己,希望老人开口为他说话,可是老人只是睁着两眼可怜巴巴地看着他,嘴虽然动了动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阿三心中不由暗暗叫苦。
不一会儿,民警赶到了,他们开始对阿三进行认真的盘问,阿三只好把事情的经过又对民警说了一遍。
为了求证,民警又把阿三带到医疗室。这时医生已经在为老婆婆输液,老人的精神状况也好了许多,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
“这位大哥说的都是事实。”老人对民警说,“他是个好人啊!”听见老人这样说,阿三的心终于从半空落到了地上。
阿三从医院出来时,摸摸肚子,好像不叫了,但浑身无力,像得了一场大病。
(选自《2015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情节发展 | 老人要搭车去医院 | 老人发现钱丢了 | 急诊室里,被医生拦着不让走 | 老人说他是好人 |
阿三的心理 | (1) | (2) | (3) | (4) |
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阿三的形象特点。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阿三愣了一下,说:“行,您上车吧。”
(2)阿三一下子呆了,早上的预兆应验了。
4.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