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做个好人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卷面整齐, 思想内容健...

请以“做个好人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卷面整齐, 思想内容健康;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做一个好人 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好人?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我们做好人,不要学习别人的那些坏习惯,那时,我们还小,不知道怎样做一个好人就随口答应了,现在我们明白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如果说,在我们身旁有一个你喜欢的人在里边,那么有些人可能不管她的做法是对是错都会觉得好,这些只是用来忽悠自己的,真正的好人是怎样一个人?并不是她的做法好,就是好人,主要是看穿别人的心思,看她内心是否善良,如果只是表面上做做对我好的样子,那么,这些人请你远离我,我不需要认识你们,发自内心对别人好的人,她才会受到欢迎,如果只是做做戏,那就大可不必了。 还有的人会说:“好人难做。”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有道德败坏,素质低的人捣乱出来的,比如说看见有老人或小孩摔倒时,你去把他扶起来,这是发自内心的善意小学生作文 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但有些人会以这个敲诈你,有些老年人会说是你把她撞倒的,最后向你索要医药费,没有办法,你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说”。在我身边就有过这样一件事情发生过,记得我的一个叔叔开着货车去拉泥沙,在路上看见一位老人,让他搭了顺风车,但到他下车的时候,自己没有注意,把脚给摔折了。他的家人和他就要我叔叔赚钱,然后付全部医药费。自从那次后,他不再拉老人不再让他们搭顺风车了,因为他害怕再次遇到那样的人。 做一个好人,为国家献出自己一份微弱的力量。 【解析】试题分析:此作文题题材不限制,写作很自由。从议论文的角度来看,可以先提出观点“要做个好人”,然后论证为什么要做个好人,怎样做个好人,还可以结合社会现实来谈谈做个好人的意义。 点睛: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如“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二)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四)追问法“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五)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六)一分为二法“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遇到“中性题目”时,要注意正反思维、辩证思维)(七)巧用材料法有的材料(提示语),蕴含着跟题目有关的丰富的信息。审题时就是充分探究材料,分清层次与角度,结合追问法、添枝加叶法等,明确写作的内容和范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特点:

①古稀  ②垂髫  ③不惑  ④花甲  ⑤弱冠    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填数字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古诗领报酬】吉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一字7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吉米写领条时,不会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金额,请你帮帮他。

领取金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班会拟标语】九年级(1)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幅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何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

退亦忧  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B. 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C. 分人    D. 一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_______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

5.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 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C.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6.【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 2016 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         自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概括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4.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5.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查看答案

(贺州中考)现代文阅读

爱的尊严

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三十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呵道:“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③“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块6毛——”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取30吧。”

⑨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__块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头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饭,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我的心一下子提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极了,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真不该那么对他。

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十五块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1.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

________→嘲笑→________→感动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2)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块钱丢给了男人。

3.结合语境,说说第B12段“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是什么?

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