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回 家 (文/龙应台) ①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回 家 (文/龙应台)

①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②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③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④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说:“我不认得这里,我要回家。”

⑤身为医生的弟弟本来像个主治医师一样,背着两只手走在后面,就差身上没穿白袍,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说话时,脸上不带表情,看不出任何情绪或情感,口气却习惯性地带着权威。三十年的职业训练使他在父亲临终的病床前都深藏不露。

⑥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⑦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戚戚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的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向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步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照做了,但是没走几步,又戚戚低头走起碎步来。

⑧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⑨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霎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⑩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⑪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⑫火车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键,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⑬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射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⑭我把她进怀里,把她的头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⑮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⑯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选自《目送》,有删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件。

2.文中妈妈要回的“家”指什么?文章以“回家”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她进怀里,把她的头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

___________________

4.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中兄妹三人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放下了手边所有的事情,一路上呵护着母亲,带母亲回家乡。读完此文,你一定有种特别的感触,请简要谈谈。

 

1.我们兄妹三人在清明节带妈妈回家乡。 2.文中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是过去与丈夫、儿女们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回家”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章要记叙的主要事情,以此为标题,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3.“仓皇”一词传神地表现了妈妈因脑萎缩病,回到家乡却对家感到陌生而产生的恐惧与慌张。 “抱、按、拥抱”这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我”对妈妈的关心与体贴,表现出“我”对妈妈深深的爱。 4.示例: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应该及时行孝。在学习上,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满足父母的愿望;在生活上,多帮父母做家务,让父母在有生之年生活快乐,心情愉快。不要在父母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因没能好好地孝顺他们而抱憾终生。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学生概括中心事件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我们兄妹三人在清明节带妈妈回家乡。 2.试题分析:而标题有两个含义:一、指回到自己生活的老家;二指回到过去生活的那段美好的时光。文中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是过去与丈夫、儿女们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回家”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章要记叙的主要事情,以此为标题,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揣摩词语中所包含的情感。从关心母亲、安慰母亲的角度考虑。从因脑萎缩病,回到家乡却对家感到陌生而产生的恐惧与慌张的角度。2.从所包含的感情角度,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点睛: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含义,尤其是涉及到文章的主旨的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表层注意字面的意思,深层注意和主旨相关的意思。 4.试题分析: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做个自尊自爱的人 (文/高深)

①自尊自爱的人不可不读《庄子》。

②庄子是我国古代的圣哲。他在靠编草鞋度日的贫困处境中,心胸却出奇的博大,向往的是大鹏振翅翱翔于九万里碧空。当诸多圣贤在那里没完没了地向君王和诸侯们说教怎样“治人”的时候,庄子却背对君主面向大众,虔诚而又恳切地劝告平民百姓如何自救与解脱,如何在一片喧嚣中保持心灵的淡泊与宁静,如何在丑恶多罪的环境中树立起内心世界的自尊与自爱,以不丧失人的本性。

③自尊与自爱是一个人生存和成功的最雄厚的资本,也是作为一种到达理想境界和成就一切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自尊更多是从“尊重别人”那里获得的赠品,自爱则是从自己一生实践中结的果实。自爱不仅仅是爱自己的身家性命,尤其是爱护自己的声誉和品德。不论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或是自己一个人独处,都能以很高的品格管束自己,不与任何卑劣的事情挨边,不可告人之事不为,这便是一个人从内到外坚守着自爱。

④生活中有无数陷阱和深渊,不自尊自爱的人,将掉入自己给自己设下的最可怕的陷阱和深渊。那些贪官们是典型的不知自尊自爱的人。由于早些年的某些业绩或才华,或是由于曾经做过某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赢得了人民的爱戴,让他们去掌握一定的权力,可是他们自己并不真正爱戴自己。突出的表现是:个人欲望膨胀,无限放大一己之私,为金钱铤而走险,贪赃枉法,索贿受贿,成捆成捆地捞钱,吞噬人民的血汗,结果落个身败名裂。难道这“陷阱”“深渊”不都是他们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吗?

⑤“深爱自己者将无敌。”爱自己的人总是那些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例如对待权力,他们总是能认清自己到底有多大权力,是谁给的权力,要用这些权力去做什么事情,为谁去谋福祉。但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英国记者、文学家切斯特顿说:“一个人可以理解宇宙,但永远无法理解自我;自我要比任何一颗星更遥远。”人苦不自知呀。贪官们就是不自知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因此不为人民干好事,反而干坏事。对这些不自知也就不自尊自爱的权力者,人民不仅要收回权力,而且要给他们严厉惩处。这就叫做“不知自爱反是自害”。

⑥自爱是叫人严于律己,爱护自己的人格、名誉、地位,从而使自己自觉、自制、自尊、自重、自强,直至达到人生的崇高境界。但是自尊自爱应杜绝“过度”,不要忘记了尊重别人和爱别人,尤其不要把自尊自爱与“自私”混同了。自尊自爱不是要你把自己看得比谁都高贵,比谁都完美,比谁都有功劳,比谁都了不起。一个真正懂得自尊自爱的人,也必然懂得尊重人和爱人。

⑦爱自己的人首先是那些战胜自己的人,战胜自己的私心,用爱心的甘泉去灌溉所有焦渴的土地。“爱我”与“忘我”是辩证的统一。一个人只有在忘却自我的时候,才可能全心全意地服务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这种“服务”和“有益”自然会赢得社会与人民对你的尊重和爱戴。所以说想让别人尊重你,必须先尊重别人;想让别人爱你,必须先爱别人。自尊和尊人,自爱和爱人,看来像是两回事,实际上是一回事。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0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推荐阅读《庄子》,有何作用?

2.下列两则材料中,人物的生活态度是否适合作为本文的论据?为什么?

材料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

材料二: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下列表述与原文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如何在丑恶多罪的环境中树立起内心世界的自尊与自爱,以不丧失人的本性,庄子以及《庄子》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B. 英国记者、文学家切斯特顿说:“一个人可以理解宇宙,但永远无法理解自我;自我要比任何一颗星更遥远。”这是在突出强调很多人虽然能爱自己,但总是苦于不自知。

C. 自尊自爱就是严于律己,爱护自己的人格、名誉、地位,从而使自己自觉、自制、自尊、自重、自强,这极大地体现了个人的行为思想,不受他人制约和限制。

D. 自尊自爱是有标准的,不是做过某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就可以在自己掌握的权力使用上偏离方向,对自己爱戴得狠一些。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鲁肃过寻阳 _______ (2)恐已_______ (3)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蒙辞军中多务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三峡》)

B. 不炳烛乎             或异二者之为,哉 (《岳阳楼记》)

C. 大兄何见事晚乎       辍耕垄上 (《陈涉世家》)

D. 晋平公问师旷曰       所欲有甚生者 (《鱼我所欲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文都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和“盲臣安敢戏其君乎”两句都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

C. 甲文中,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这最后一笔,进一步从正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D. 乙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5.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完成。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青春如花似火,热情奔放。浸润在书页墨香中的青春更美丽动人:如果说青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书便是风景中最美的一缕光,它使青春的世界充满光明和希望;                                                 ;如果说青春是一叶轻捷的扁舟,书便是扁舟中导航的一支橹,它让青春的航线变得清晰和明确。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 ③②⑤④①⑥

B. ③⑥⑤①②④

C. ⑤①④③⑥②

D. ⑤④③②①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