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 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通过对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B. 《敬业与乐业》是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梁启超的作品。全文引用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自己又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敬业比乐业要重要,只有敬业才能成功的观点。
C.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D.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科学小品,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沙漠中“魔鬼的海”、“鸣沙”现象和原因,告诉人们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
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B.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续修四库全书》本)。
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
D. 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根据拼音,将汉字规范写在横线上。
全神guàn注 心无旁wù 优柔guǎ断
请以“一起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捡破烂儿的先生 于德北
①我叫他先生,虽然他是一个捡破烂儿的。
②那一年,繁华的重庆路又大兴土木,这里将盖起一座又一座超豪华商场,据说所卖物品皆为名牌,价格贵得惊人,绝非平民百姓可以问津。这个城市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座这样的商场也在情理之中。
③我骑着自行车,从灰层忒多的工地穿过,准备去一家编辑部送自己新写的故事。
④在重庆路与一条小街的交叉口,在一处深深的门洞下,一道奇异的风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⑤一个鬓发斑白的老人,年纪在70岁左右,他靠在一辆架子车前,在一片喧嚣之中,静静地吃饭。他的饭很简单:地上一个罐头瓶子,里边是辣椒酱;罐头瓶子旁边是一个玻璃杯,杯中满满斟着白酒;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雪白的大馒头。
⑥老人一边喝酒,一边就着大葱蘸酱吃着馒头。他见我站的时间长,冲我招招手,又指指地上的东西,意思是让我过去一起喝点。我摸摸口袋,里边还有几块钱,就一头扎进旁边的副食店,买了一斤猪头肉。
⑦这样我和老人就认识了。
⑧老人姓张,是电机厂的退休工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70岁,退休整整10个年头了。他的儿女都有不错的工作和家庭,也很孝顺,可他谁家也不去,就自己一个人过。
⑨老伴儿在他退休前就去世了,老人把宽敞的房子让给了女儿,自己住一居室的小屋,过着清静的日子。
⑩他清晨早早地出门,拉着架字车,边捡边收。报纸、书本、易拉罐、酒瓶子,只要能换钱的东西,他都收。
废品收购站下班之前,他把捡来和收到的东西卖掉,然后拉着空车回家。这是他的生活,很有规律。
老人酒量很好,面色红润,身体健朗。我很羡慕他!
我们正喝酒间,来了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趿拉着拖鞋,手里拎着两个空瓶子。
女人问:“茅台酒瓶子咋收?”
“30元。”老人回答。
女人把瓶子举到老人面前,唠唠叨叨地说,这个瓶子的商标和瓶盖完好无损,应该多给点钱。说完,还做出一个转身欲走的姿态。
“35。”老人重新给了价。
女人悻悻地交出瓶子,数好钱,走了。
不待女人走远,老人突然从身旁摸出一块石头,猛地向瓶子砸去,只听“砰”的一声,
转瞬之间两个完好的瓶子变得粉碎。
女人惊愕地停下脚步,我也瞪大了眼睛。
“你,怎么砸啦?”我问。
“砸了,他们就造不了假酒了。”老人淡淡地回答。
我还想说什么,老人却笑了。
老人兀自端起酒杯。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1.小说开头就点明文中主人公是个“捡破烂儿的”,我却还要叫他“先生”,这样写有何用意?
2.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说说文中划线句在表现人物性格和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
4.“我”在重庆路与一条小街的交叉口发现了一道“奇异的风景”,联系全文,说说这道风景 “奇异”在何处。
5.文中的这位“捡破烂儿的”是个什么样的老人?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加以分析说明.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选自《 人民日报 》 2014年4月)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②段划线句子起什么作用?
3.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