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作者选取了闻一多哪三件事作为例证?
2.“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和“我们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特点?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说说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
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⑴公亦以此自矜 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 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 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尝射于家圃 问于没人
B. 睨之久而不去 故北方之勇者
C.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
D. 以吾酌油知之 以其言试之河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卖油翁对陈康肃箭术的态度是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
5.[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阅读诗歌《城南》,完成小题。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仿照划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墨的田野上; , ; , ;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报道,古长城现状堪忧,不少地段的长城淹没在杂草、乱石之中,甚至被人为损坏。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超过七成保存状况较差。
A.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虽然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
B.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的明长城,是距今年代最近的长城
C.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
D.明代长城虽然距今年代最近,但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
名句默写
(1)林深人不知, 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岑参《逢入京使》)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韩愈《晚春》)
(5)唧唧复唧唧,_______。______,惟闻女叹息。(《木兰诗》)
(6)万里赴戎机,_______。朔气传金柝,_______。(《木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