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别扭”一词,有以下多种意思:①彼此意见不投合;②争...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别扭”一词,有以下多种意思:①彼此意见不投合;②争执之事;③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利;④因不适而引起身体上、心理上不舒服;⑤不顺心;⑥不顺手;⑦执拗的;⑧难对付。

请任选以上的一个或几个意思,以“别扭”为标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例文 别扭 我有一个和谐的家,爸爸、妈妈和我就是这个家的成员,我们相互帮助,相亲相爱,使这个家既和谐又温馨。但和谐的家也会出现一些小纷争。 星期六,爸爸带着我从外面回来,一进家门,只见原来乱七八糟的家变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正当我们为此高兴志,妈妈气喘吁吁地拿着拖把从厕所走了出来,看见我们,她习惯性地往地板上望去,然后她立刻皱起了眉,脸上乌云密布,眼看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 我和爸爸下意识地转过头向后看了看,哇,我们身后原本干净洁白的地板出现了一大一小两串土黄色的脚印画,原来我们又忘了妈妈的规定:进门前先换上拖鞋。我们马上点头哈腰地身妈妈道歉,爸爸打算将功补过,立刻走到妈妈跟前,打算拿拖把过来把弄脏的地板重新拖干净,谁知,他走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串大大的脚印,爸爸急忙脱下鞋子,再去拿拖把,在爸爸的努力下,地板上的脚印很快就没了,可地板上却留下了一大滩水,湿漉漉的。妈妈又看不过去了,她摇摇头,一把夺过拖把,拧干水,再拖一遍,地板又像原来那样闪闪发亮了。我和爸爸正要夸妈妈能干时,妈妈却生气地说:“你们总像小孩子,一点儿也不懂事,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也不多帮我做做家务,可真要把我累坏了。哎,白天要上班,对着一群调皮的孩子,下班后又要做家务。照顾你们俩,真够呛的。”妈妈顿了顿,又以命令的口吻指着我说,“以后收碗洗碗都归你你做。”然后双指着爸爸说:“你呢,就负责晾衣服。”“遵命。”我和爸爸异口同声地答应了,还加上一个警察领命的动作。结果妈妈被这滑稽的场面逗得笑了起来,灿烂美丽的笑容又回到她的脸上。 这天,做家务的不只妈妈一人,还有我和爸爸,多么和谐的一家。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意思很通俗,“别扭”意思是心理有矛盾,难以开解。把这个题目简化一下,可以理解为如何处理人际间的矛盾,如何面对自己一时接受不了的事物,如何化解自己的心理危机等。这样来看,可以选择与父母、同学、老师之间的矛盾为素材进行写作,交代矛盾的原因、经过、结果,重在表现“别扭”的心理活动,注意细节描写。 点睛: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炼,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 命题作文,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绝美红脯鸟

刘成章

①院子里种了些枣树、桃树和玫瑰之类的花木,阳光烤炙着,每天都必须浇一次水。于是,我们在门口放了三只桶,有了洗过菜淘过米的水,都倒进桶里,以待黄昏时使用。就因为这三只盛水的桶,意外地给我们的院子增添了几分美丽——飞动的、有颜色的美丽。

②那是一些红脯鸟。它们的头和尾小燕般黑,背和翅是鸽子灰,肚脯最打眼,柔美的红,宛若沾上了我们种下的红玫瑰的花瓣。它们是专门为喝水而来的。

③红脯鸟有了这样的第一次之后,就成了我家院落的小常客。而我,每天都期盼着、留意着它们的到来。常常,我正伏在案头做着什么的时候,眼睛的余光,就忽然瞥见几朵柔红自天飘落。但它们来了之后,并不径直飞向桶沿,而是先站在墙头上或树梢上,小眼睛骨碌碌转上几转,确信院子绝无人迹之时,才会飞向目标。它们喝水的姿态真让人百看不厌。我有一次透过玻璃窗去看它们的时候,其中一只也正斜着脑袋看着我;它大约看见我并无什么动作,并无什么歹意,便不慌不忙地又去喝水了。另一些鸟儿呢,被它所感染,也变得不慌不忙起来。不久,它们喝得很满足了,就在桶沿边互相梳理起羽毛,那优雅的姿态,如同舞蹈。

④有时候,桶里的水并不是很满,它们的喙够不到,它们尝试了又尝试,最后不得不悻悻离开。于是,我赶紧打上半盆水添到桶中。本以为它们早已飞远了,可是我刚一进门,它们就倏然又出现在我的视野中。

⑤桃子红了的时候,不知从哪里钻出各色鸟雀,大的,小的,色彩朴素的,如同做了美容手术且装扮妖艳的,一伙又一伙地来争食。那些鸟雀们东一口西一口的,两三天下来,硬是将半树桃子咬得烂兮兮的。于是,我一边驱赶一边抢收。红脯鸟呢,当然也在众食客之中,不过它们总是两只或三只共吃着一只桃子,绝不胡乱糟蹋。这使我对它们心生爱怜,在驱赶别的鸟儿时,对它们网开一面。红脯鸟一定是看出了我对它们的特殊优待,心怀感激,吃得更加细心,竟能将桃子啃得一干二净,于是,枝上突兀着几颗不存一丝果肉但并未断蒂的桃核儿。哦,这美丽的可爱的鸟儿!

⑥一日,我们上街吃了顿饭,桶里没攒下多少水。我回家之后,透过玻璃窗刚好看见三只红脯鸟口渴难耐地站在桶沿边,一次又一次地伸长了脖子,向下试探,结果一只红脯鸟一不小心,竞掉入桶中。我听见它在不断地扑腾着,挣扎着。我心里好急啊,可是,偏偏在这时候来了快递邮件,我边签收边扭头看,那一刻,另外两只鸟儿忽然全都蓬起了浑身的羽毛,烈焰一般地先后冲进桶里,义无反顾。接下来是一阵让人揪心的竭尽全力的繁响和呜叫。不用说,它是在勇敢地搭救它的妻子或者丈夫,或者仅仅是朋友。及至我迫不及待地扑到水桶边的时候,三只泡在水中的红脯鸟虽然还有些互相往外拉拽的意思,但都已奄奄一息。我很为自己行动的迟缓而愧疚。我心痛地颤抖着双手把它们掬了出来,小心地把它们温淋淋的身躯放在桌子上,并用干毛巾轻轻擦拭它们的羽毛,然后让太阳照晒着它们。

⑦说来实在万幸,它们竞都恢复了生机,过了不多一会儿,它们都重新飞上了天空。我欣喜地目送着它们。至此,我才算看到了它们全部的美丽。它们的羽翅上浮漾着天地灵气和日月精华,浮漾着令我们这个世界生生不息、芬芳氤氲的精神元素。

(选自2017年01月0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要写“各色鸟雀”?

2.请赏析下面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1)于是,我赶紧打上半盆水添到桶中。

(2)我心痛地颤抖着双手把它们掬了出来……

3.联系全文,说说“绝美红脯鸟”美在哪些地方。

4.本文的结尾引入深思,请说说散文最后一段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虎口下的反思:敬畏常识遵守规则

宋晓东

①近日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的消息备受关注。命丧虎口谁之过的争论还在继续,但一死一伤的悲剧足以让我们警醒,吃人的老虎用最简单的丛林法则给我们上了一课:要敬畏常识,遵守规则。

②老虎吃人,即为常识。在老虎出没的园区与之保持物理隔离,即为规则。当跨越规则红线的那一步迈出之时,悲剧已在所难免。

③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步入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从来离不开规则的匡正。无处不在的规则确保我们永续繁衍、社会不断繁荣。规则规范的社会整体秩序,对个体而言往往体现为约束。因此,有人就乐于在“小小不言”处打破规则——闯个红灯、插个队——获得一些便利,赢得些许小利。

④当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无伤大雅”的违规不以为意,甚至习以为常时,个别人的违规就演变为集体行为的失范。甚至有的时候,我们在共同打破规则的同时,还“巧妙”地相互磨合出一些陋习,比如“人不看车、车不看人、大家都不看灯”的“中国式交规”。

⑤殊不知,违规的成本是巨大的。还以交通为例,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80%以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通违法行为大量存在。

⑥“不懂事”的老虎以它的生物本能,打破了我们常超越规则的任性。血盆大口警示我们,规则是带电的高压线,容不得半分侥幸和小聪明。无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规则对个人来说关乎修养,对家庭来说关乎家风,对社会而言关乎秩序。

⑦血的教训不能只让我们想起猛虎伤人的常识,更应在内心深处刻下对规则的敬畏。社会的公序良俗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无不系于每个人对常识与规则的慎思笃行。

(选自2016年7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开篇由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的新闻材料,引出“要敬畏常识,遵守规则”的中心论点,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B.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论证严密。

C. 第④段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阐述道理,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服力,又增添了文采。

D. 第⑤段运用举例论证,用“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八成以上”的事实,论证了“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甚至酿成悲剧”这一观点。

2.下列材料不能论证第⑥段中“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戚继光执行纪律铁面无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一次他的舅舅犯了纪律,戚继光毫不留情,当着将士的面,按纪律处治了他的舅舅。

B.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 江河若没有堤岸,便不成其为江河。

D. 纪律是达到一切宏图的阶梯。只要把纪律的琴弦拆去,多少刺耳的声音就会发出来。

3.结合选文,联系实际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做到“敬畏常识,遵守规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责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注】①素:没有染色的丝织品。②郎中:官名,此处泛指宫中官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桓公之/故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B. 一国百姓好服紫不/惧其不也(《愚公移山》)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

3.齐国人为什么先是爱穿紫色衣服,后来又不穿了?这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治国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 (2)湖中焉得有此人 (3)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写赏雪经过,然后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其实是“看雪”行动的延伸,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也给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B.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而作者仍去西湖赏雪并与偶遇的金陵人痛饮,可见他痴迷山水,不拘小节,喜交朋友。

C.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勾勒了一个空旷寂寥的雪世界。

D. 这篇小品文不足二百字,却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写景精准形象,叙事生动传神,而字里行间又融聚了作者的情趣品性。

 

查看答案

同桌最近为自己受到个别同学的非议和一些不顺心的琐事而闷闷不乐,请发个信息鼓励他。要求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                                      如果你是春天,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而叹息                                      。如果你还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