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文】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字的含义。
①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沿溯阻绝
③是日更定矣 ④雾凇沆砀
2.将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下面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多。
B. 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 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 乙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4.甲文第④段和乙文第①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默写
①《归园田居》中叙述诗人辛勤耕作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使至塞上》表达诗人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③《渡荆门送别》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④《答谢中书书》一文写动物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 。
⑥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下面一段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近日联合颁布《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对境外就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证制度。规定要求,从2015年7月1日起,出境就业的中国公民必须与境外雇主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这将使中国境外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得到当地国家法律和劳工部门的双重保障。
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1)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从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国 家 | 军人死亡数 | 平民死亡数 | 国 家 | 军人死亡数 | 平民死亡数 |
中 国 | 28,000,000 | 30,000,000 | 日 本 | 1,850,000 | 672,000 |
苏 联 | 13,700,000 | 13,000,000 | 德 国 | 3,500,000 | 1,600,000 |
南斯拉夫 | 300,000 | 1,200,000 | 意大利 | 77,500 | 153,000 |
(2)为了让大家进一步认清战争的危害,学校举行了“古今战争知多少”的演讲活动,演讲中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3)人们都在呼唤和平。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题目。
(1)第2文字解说中横线上的A 是__________(填写人物)
(2)第3展现了祥子在烈日下拉活儿的痛苦,紧接着祥子又遭遇了__________ 天气,因为在这种天气里拉活儿致使他__________(填写祥子的遭遇)
(3)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京味小说的代表。作品中使用了较多纯正地道的北京口语,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如“一边儿”是“同样”的意思,“小过节儿”就是“小矛盾”,“耍个飘儿”就是“耍帅”“耍潇洒”,老车夫说的“劳诸位的驾”,就是“__________”的意思。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 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 在前住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C. 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 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