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二十四个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具体说就是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西汉起直至今天,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它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研究古代的气象和物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我们可以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按次序排列,分为四组。这四组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共六个节气,请看下列表格:

季节名称

节气

春季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现在我们把每个季节的六个节气再分为前后两半,立刻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季节的前半段都是以“立”字引领,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个季节的后半段,又都是以这个季节的名称引领,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也就是春天从“立春”开始了,夏天从“立夏”开始了。每个季节后半段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个季节“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有人会很容易理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这个季节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北回归线)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南回归线),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综上所述,其实我们可以把上述这四个季节的八个节气准确的称之为     ①    ,因为它们是界定一年中各个季节和不同时段的分水岭。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个让人不解的现象,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在厨房烙饼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体验,不管饼铛有多热,饼放到里面都不会马上成熟,烙饼成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自然界也是如此,当太阳直射地球时,还并不是我们感觉最热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又与地面的接受过程有很大关系。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大暑出现在夏末的原因了。

上面我们说的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骨架,那么其它的节气呢?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两个字便可以知道【甲】。从“谷雨”两个字也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处”含有隐退的意思,这是暑热   ②    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来显示当地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并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

1.阅读【材料一】,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个理由。

理由一:                                               

理由二:                                               

理由三:                                               

2.在【材料二】的①②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四季轮回  强弩之末    B. 四季轮回  寿终正寝

C. 四始四中  强弩之末    D. 四始四中  寿终正寝

3.【材料二】中关于“夏至”与“冬至”的说明,印证了【材料一】中的那句话?(抄写在横线上)

4.结合下面两则材料的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在【材料二】甲处补全句子。

①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节选自《历书》)

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节选自《兰亭集序》)

 

1.形成时令、气候、物候变化的知识体系;几千年来一直指导农事活动(一直是深受农民 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对研究古代气候、物候有重要意义。 2.C 3.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4.这是天气晴朗温暖阳光明媚的季节。(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处主要的信息。根据材料内容可提炼出答案:形成时令、气候、物候变化的知识体系;几千年来一直指导农事活动(一直是深受农民 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对研究古代气候、物候有重要意义。 2.此题考查选填词语,解答时要联系材料的内容来思考。根据材料二中“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北回归线)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可知①句应填写“四始四中”。“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用在②句合适。故选C。 3.此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材料,找出材料之间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材料二】中关于“夏至”与“冬至”的说明,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 4.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种类型的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根据“从“谷雨”两个字也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仿写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我们读过的名著中有许多人物都经历了各种磨难,最终成就了大事,堪称英雄。请你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任选一个人物,概述其所经历的的磨难及成就的大事。(50字左右)

2.下面三个名句与《论语》中的哪个语句内容相关?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序号(每项只选一句)。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 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C.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散文集《朝花夕拾》多侧面的反映了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记述了他性格志趣形成的过程和寻求民族光明的历程。如《五猖会》中  ① (事件),让我们对比出现在学习氛围的宽松和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藤野先生》中 ②  (事件),则启发我们应该更加懂要做一个严谨的人;而《父亲的病》中  (事件),则会让我们对比出现在医学的发展和对生命的关注。

 

查看答案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后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傅说于版筑之间           今亡亦死,大计亦死        (推举;发动 )

B.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家户晓    (知道、明白)

C. 生于忧                   不人之不己知             (祸患,灾祸;担忧)

D. 舜发畎亩之中             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从;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孟子在文中从哪些方面讲了成才的问题?

4.下面链接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请你阅读后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故事的内容,然后说一说这则故事印证了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的什么说法。

【链接材料】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②缘:攀援。 ③殊快:很舒服。 ④汰:扔掉。 ⑤左右:犹言 “您”,敬辞。 ⑥迹:名词作动词用,意为“追寻……的踪迹”  ⑦跳踉:四脚乱蹦。

 

查看答案

初中三年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制作毕业纪念册,大家纷纷在纪念册上留言,或抒发离别之情,或表达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如果从下面的古诗中选择一句作为留言,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A.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选择   (只填诗句序号)    理由:                

 

查看答案

默写

(1)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2)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3) __________, _________。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 《游山西村》)

 

查看答案

书法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欣赏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书法作品,下面是小茗同学对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其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隶书“夏至”二字,横长直短,敦厚大气。

B. 楷书“大暑”二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匀称端庄。

C. 篆书“霜降”二字,线条婉转通畅,古朴大方。

D. 草书“清明”二字,笔画繁复,飘逸潇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