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特殊的听众 落 雪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

特殊的听众  

落  雪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聋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她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木练习曲。虽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却己经不在乎了。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瘸,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

④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坚持不懈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信心十足、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声。

⑤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

⑥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是聋子?

⑦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支支优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

⑧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

1.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 “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 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 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2.“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请谈谈你对“变”的理解。

3.“我”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为“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得益于一位“特殊听众”。随着情节

的发展,文章逐步揭示了其特殊性。“我”最初认为她是                        ;后来才知道她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感受到老人的鼓励是她用爱心演奏的真正的音乐,它美妙动听,令人感动。

B. “我”感受到老一辈音乐家对青年人成才的渴望和企盼,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让“我”感动。

C. 名教授技艺高超,她演奏的音乐是这样美妙动听,令“我”陶醉。

D. “我”理解了老人的良苦用心,深深地被她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打动。

5.本文重点塑造一位“德艺双馨”的老教授的形象,但是文章中描写“妹妹”的文字也占有较大份量,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1.D 2.(1)“我”的演奏信心提高了,更加勤奋地练习; (2)我的演奏水平提高了,妹妹认为我得到了名师的指点。 3.一位聋子(一位耳聋的老人)。 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4.C 5.(1)衬托作用:其一,对老教授形象的衬托,突出老教授行为的难能可贵; 其二,妹妹的评价变化衬托我技艺的提高。 (2)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解析】 1.此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感情。解答时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的概括出切题的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原文中有词语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根据第二段的内容可知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2.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结合第三至五段的内容可知“变”指的是“我”的演奏信心提高了,更加勤奋地练习;我的演奏水平提高了,妹妹认为我得到了名师的指点。 3.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的发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文章第二段“我”最初认为她是一位聋子;第六段“我”后来才知道她是 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C项:名教授技艺高超,她演奏的音乐是这样美妙动听,令“我”陶醉。说法不正确,本文并没有写名教授演奏乐曲。 5.文章中描写“妹妹”,这是运用了反衬手法。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妹妹”的话既衬托老教授的形象,突出老教授行为的难能可贵;又衬托“我”技艺的提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名句是:                                              !

(2)《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风光的句子是:                                 

(3)《游山西村》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4)《渔家傲》描写边塞荒凉又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            

(5) 《浣溪沙》中指出尽管已年老也不要消极悲观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删改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非典疫情被控制住了。

B. 从他上学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我将妈妈的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D. 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工人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大名鼎鼎  相辅相成  一视同仁  慷概大方    B. 冥思暇想  随机应变  顾名思义  心安理得

C. 逍遥法外  相形见绌  不容致疑  油然而生    D. 引经据典  任劳任怨  肃然起敬  深不可测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尚未被我们认识的海洋生物,其巨大的潜力莫衷一是

B. 她高高的个头,匀称的身材,但和她那几个篮球队的朋友站在一起,就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C. 在繁华的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

D. 有一种较流行的理论认为,鸟类迁徙习性和辨别旅途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只能用遗传解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