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飞翔的学费》,回答后面小题。 飞翔的学费 初秋的天,有些热。 他走在前面,...

阅读《飞翔的学费》,回答后面小题。

飞翔的学费

初秋的天,有些热。

他走在前面,父亲离他不远,走在后面。

“爹,别送了,回去吧。”他回头看了一眼父亲。父亲没作声,继续跟在他后边。“爹,你回去吧,我一个人能行。”他有些催促父亲了。父亲含混地应了一声,停下了脚步。

“凡事小心点,多留个心眼。”父亲又叮嘱了他一遍,然后扭头蹒跚地往回走。父亲年轻的时候开山炸石,一块石头砸在了他的脚背上,留下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

望着父亲逐渐远去的背影,他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这次去大学报到,本来,父亲说好了要去送他的。然而,临行的时候,父亲还是变了卦。也许,父亲太在意他的跛足,他怕他的形象给上大学的儿子丢了人。

“小二,你等等。”还没走出多远,父亲在背后喊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父亲又踅身回来了,看上去,父亲很着急,走路的姿势摇摆得像一架风车。

他快走了几步,迎上父亲。“怎么了,爹?”“爹还是不放心你的学费哩。”他下意识地摸了摸缝在衬衣口袋里的钱,鼓鼓的,也硬硬的。这些学费,都是父亲东挪西借筹措来的。就为了这几千块钱,跛足的父亲,走村串乡,不知道跑了多少山路,也不知道说了多少好话。

“这钱,装在口袋里,爹还是不放心,要不,咱换个地方?”父亲像是和他商量,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哪……放在哪儿好呢?”他有些迷惑。因为在他想来,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地方能妥善地藏了这比命还重要的钱。

“要不,把钱塞进袜筒里,这样,穿在脚底下,是不是更安全?”父亲眼神中跳跃着兴奋和喜悦,仿佛一颗忐忑的心,就要藏在一个最安全的地方了。

父子俩坐在山路上,小心翼翼地拆开缝在衬衣上的密密麻麻的针脚,把钱分成两堆,极认真地塞进袜底,然后,再慢慢地穿上鞋,系紧鞋带。

他和父亲站起来,父亲看了一眼他的鞋,说:“这回,该没事了。”也许,父亲是真的放心了,他额头上的皱纹一道一道舒展开来,蓄积在其中的汗水,没遮拦地滑了下来。

与父亲再次分别之后没走多长时间,他便觉得脚底疙疙瘩瘩的,不舒服。这段山路虽然只有12里,但他不知道是不是能坚持到镇里的车站。因为,他觉得脚底下又滑又湿——钱大概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找了一个山峁,他坐下来,慢慢脱下鞋,又小心地脱下袜子,他吓了一跳:由于汗水的浸泡,再加上脚底的磨蹭,上面几张钞票已经严重变形,而且,图案也变得模糊不清了。他慌了,赶紧脱下另一只鞋,迅速扯下袜子,抽出里边的钱。也许,那一刻,他吓坏了,吓坏了的他慌得有些手忙脚乱,这时,一阵风刮来,一沓钞票,像平地里惊起的一群蝴蝶,飘飘扬扬,四散飞了起来——

他的脑袋“轰”的一声,一刹那,天塌地陷。

一张张的钱,就像四散了的魂魄,他赶紧四下里寻找。石头下、草丛间、树坑里、沟渠底、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他都找遍了。他一边找,一边哭,他不敢回去告诉父亲,怕父亲承受不住这个打击。一直找到下午,仍然有500元钱,不见下落。放弃寻找后,他果断地把剩余的钱重新装进那个衬衣口袋里,然后,抱得紧紧的,奔向镇里的车站——也许,他能做的,他该做的,只剩下这些了。

一直到大学,他都紧紧地抱着那件衬衣,以及衬衣口袋里的钱。交了学费,他已经没有一分钱生活费了。他没有把路上发生的事情告诉学校,他只是说,自己家庭困难,需要勤工俭学。系里很爽快,除了在餐厅给他找了一份工作外,还减免了他的一部分学费。

开学典礼之后,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里说,一路上,乘汽车,换火车,都很顺利。大学不错,系里的老师对他也不错,一切都好,希望家里不要挂念他。

信寄出去不久,就收到了父亲的回信。父亲说,前些日子,有人谣传说,一个学生的钱被风刮跑了,还有人说是你,爹没相信。爹说,这事不会发生在咱们身上,爹对你放心着哩。大字不识几个的父亲,只歪歪扭扭回了这么几行字,信的最后,是这样一句话:儿子,你长大了。

一霎时,他泪流满面。

1.围绕着“学费”这一线索,试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每一个横线上填一个动词)

藏学费——              学费——             学费

2.自选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在给儿子的回信中父亲为什么说“儿子,你长大了”?

4.文章结尾这样写道:“霎时,他泪流满面。”请试着揣摩“他”此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表达出来。(不少于50字)

5.请结合文中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分析一下父亲的形象。

 

1.失 瞒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走路的姿势比喻成一架风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腿脚不便且走路着急摇摆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切之情。 3.因为父亲在家已经听说儿子的学费被风刮丢的事,但儿子在信中却说一切顺利,父亲明白儿子是不想让自己担心,懂得了担当,所以他说儿子长大了。 4.只要用第一人称写作,写出“他”读完父亲回信后内心的酸楚、感动、愧疚等复杂的心理,语句通顺,50字以上即可。 5.从“凡事小心点,多留个心眼”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淳朴、细心、关心儿子的人。“这钱,装在口袋里,爹还是不放心,要不,咱换个地方?”这是父亲在征求儿子的意见,可见父亲对儿子的尊重。 【解析】 1.试题分析:注意“每一个横线上填一个动词”的要求。结合文章内容,“也许,那一刻,他吓坏了,吓坏了的他慌得有些手忙脚乱,这时,一阵风刮来,一沓钞票,像平地里惊起的一群蝴蝶,飘飘扬扬,四散飞了起来——”这是失学费;“他一边找,一边哭,他不敢回去告诉父亲,怕父亲承受不住这个打击。”这是瞒学费。 2.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赏析比喻的修辞句,接着结合句子分析本体和喻体,再分析该句表现出什么内容及情感。 点睛: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3.试题分析:结合文章前面父亲听说了有一个大学生的钱被风刮跑了的内容,可以看出父亲明白儿子是不想让自己担心,懂得了担当,所以才那么说。 4.试题分析:注意要求,用第一人称写,同时注意字数要求。他的心理活动写出他内心的酸楚、感动、愧疚等复杂的心理即可。 5.试题分析:文章中父亲的话语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凡事小心点,多留个心眼。” “爹还是不放心你的学费哩。”“这钱,装在口袋里,爹还是不放心,要不,咱换个地方?” “要不,把钱塞进袜筒里,这样,穿在脚底下,是不是更安全?” 这些话语体现出父亲是一个淳朴、细心、关心儿子、尊重儿子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①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的组合词。但是雾是雾,霾是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譬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雾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浊的现象。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

②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与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③那么,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④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另外,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冬季取暖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也是形成雾霾的一个因素。

⑤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呢?

⑥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 ,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血管痉挛、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⑦那么,面对这种可怕的天气现象,我们如何进行自我防护呢?

⑧第一,外出戴口罩。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为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第二,少开窗户。很多人习惯开窗通风。可如果雾霾一整天不散,是该开窗通风还是紧闭门窗呢?雾霾天气里,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第三,饮食清淡多喝水。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1.关于雾霾,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主要内容?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第④段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通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为了应对近来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除了文中所提到的外,你认为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应对雾霾天气?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尔而与之       蹴:            

(2)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

4.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查看答案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解决民生问题是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某校九(1)班开展了以“关注民生”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在班会的第一环节中勤于动手的同学收集到这样一组图片,请你与他们共同分析研究,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在班会的第二个环节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有哪些举措。请分别从下面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材料1】两千万失业返乡农民工与六百万新增大学毕业生之叠加效应,令保就业成为执政者“燃眉”要务。今年《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公布,要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着重做好企业职工稳定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工流动就业和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工作。数月前政府紧急启动四万亿元人民币巨量投资,近期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陆续推进,同时限制裁员人数、鼓励企业有所担当,足见政府之决心。

【材料2】“看病贵、看病难”是反映最为强烈的民生问题之一。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服务定性不明、政府投入不足,造成百姓医药负担过重。党和政府充分汲取国民意志,回归公益方向的新医改目标明确,提振人心,其重点目标之一是用三年时间建立全面涵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基本医保制度。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初步测算,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

主信息一:① 

主信息二:②  

(3)在班会的第三个环节 “关注民生,人人参与” 中,你要向同学们展示在“关注民生”活动中,你所发现的民生问题以及针对这一问题你的解决策略。

民生问题:

解决策略:

 

查看答案

星期一上午,春晖中学九年级(1)班学生李静受班主任委托,给本市作家许老师打电话,邀请许老师本周五下午为大家做“读书方法”专题讲座。假设你是李静同学,电话打通后,你准备怎么说?(注意表达要简明得体,字数不超60字)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渔家傲 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乡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演讲时说,俄罗斯有句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中国有句诗:“                。”我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一定能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5)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                    ”(王湾《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