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开展“虎”专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明孝宗弘治年间,某知府贪酷无比,治下昏天黑地。有一天,当地猎户捕获了一只老虎,送到知府衙门。知府大开筵席,请人饮酒,观赏老虎。酒席之上,觥筹交错,宾客们极尽吹捧之能事。有位生性鲠直的书生,以虎之口吻写了一首打油诗相嘲,诗曰:虎告相公听我歌,相公比我食人多。若公今日行仁政,我已双双北渡河。
(《虎文化集锦》)
材料二 明成祖朱棣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后来却对他大不满意,一怒之下,将朱高炽逐出皇宫。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解缙,就送给朱棣一幅《猛虎顾彪图》,并在上面题诗一首: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虎文化集锦》)
材料三 ﹡﹡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水浒传》)
材料四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坚强意志以及反腐败取得的明显成效,赢得了全社会的支持。随着反腐败斗争的高歌猛进,一只又一只老虎落马的消息不断增强着社会对反腐败的信心,也不断提升着社会对反腐败的期待。
(《半月评论》)
(1)“虎”在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较阅读材料一、二,完成填空。
材料一中的打油诗是以老虎食人讽刺知府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中的题画诗是以老虎顾彪讽谏皇帝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材料三内容,为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长坂坡子龙单骑救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观察漫画《合力打虎》,联系材料四,简要说说漫画的内容及寓意,至少
运用一个成语。
漫画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
(1)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4)水至清则无鱼,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东方朔传》)
(5)_______________,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咏梅》)
(6)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7)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8)陆游的诗大多雄浑豪放,但也有抒写日常生活的清新之作,如他那首《游山西村》颔联“ , ”,就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广泛传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填写在田字格内,4分)
推开故宫的铜铃大门,一缕阳光lüè过,万lài寂静。雕龙的台阶,红墙绿瓦的宫殿,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比的hóng伟与尊贵,感受到中华建筑的精髓和神yùn。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醉翁亭记》《出师表》《捕蛇者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 都德和莫泊桑都是法国的著名文学家,他们都有著名短篇小说被翻译成中文。
C.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文章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谧,全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欢乐之情。
D. 《二十四孝图》选自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重点描写了自己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A. “底下”“愿意”“勇敢”“曾经”都是名词。
B. “庄严肃穆”“爱国情怀”都是并列短语,“敬畏自然”“热闹极了”都是动宾短语。
C. “美国摄影师阿尔伯特在肯尼亚拍摄的照片《垃圾堆上的阅读》在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得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阿尔伯特拍摄照片获得一等奖”。
D.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个复句是假设关系。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能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B. 清明节前夕,来自扬州大学、扬州新东方中学等学校大约万名左右大中小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C. 我国推进城镇化,需要走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
D. 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使我了解到扬大附中高一学生徐砺寒是一个敢于担当、有责任心的诚信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