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百岁老人的养生经验可靠吗 方舟子 ①在微信上看到一份《江苏省百岁老人调查报告》,...

百岁老人的养生经验可靠吗

方舟子

    ①在微信上看到一份《江苏省百岁老人调查报告》,号称是“颠覆性的调查结果”。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到2010年底,江苏百岁以上的老人共有2153人,居全国前列。江苏这次调查了2095位百岁老人,将其生活经验归纳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经常进行锻炼、喜欢吃豆制品、喜欢喝白开水、吃腌菜荤菜、大多爱喝粥、多吃江海河三鲜和当天菜、主食粗杂粮、常吃凉拌菜、爱吃白菜萝卜、葱姜蒜等。其中有的生活经验,例如不经常锻炼、爱吃腌菜荤菜,与现代保健常识不符,所以称之为“颠覆性”。

    ②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还有很多长寿之乡,那里的老寿星的生活经验此前也有人总结归纳过。对比这些长寿经验,五花八门,极具地方特色,很少有共同点。如果非要找共同点的话,就是往往发现有的长寿老人有很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不抽烟、少喝酒是公认的保健常识,但有的长寿老人却抽烟、酗酒。例如活了122岁的法国卡门夫人是有可靠记录的最长寿的人,但是她21岁就开始抽烟一直抽到117岁。又如,心态好历来被认为是长寿之道,但《江苏省百岁老人调查报告》发现,固然有的百岁老人性格温和从不发脾气,但也有的百岁老人性格倔强,常发脾气,遇事想不开,他们只好把后者归结为“能通过宣泄达到心理平衡”,从不发脾气好,常发脾气也好,正说反说都有理。

    ③其实这些所谓长寿之乡的长寿经验,归纳的是当地的生活习惯,当地大多数人都是那么生活的,但是当地大多数人并没有因此长寿。在任何一个地方,特别长寿的百岁老人都只是少数。他们特别长寿的原因,不是因为这些生活习惯,更不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而是因为他们碰巧有某种长寿基因,使得他们对不良生活习惯有更强的免疫力,如果他们有更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话,说不定能活得更长、更健康。某个地方之所以有比例相对较高的百岁老人,是因为那里碰巧有些人携带着长寿基因,那个地方相对较闭塞,小范围通婚的结果让当地某种长寿基因的频率比较高。所以所谓长寿之乡,往往是在偏僻的地方。何况一些所谓长寿之乡其实是炒作出来的。

    ④也就是说,百岁老人得以长寿,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基本没有关系。如果对真正的长寿之乡进行基因普查,寻找长寿基因,借此发现长寿机制,是有科研价值的;但是去归纳总结百岁老人的生活经验,则没有什么意义。你是不具有长寿基因的普通人,梦想遵循这些所谓长寿经验就能长寿,是要落空的。如果连某些百岁老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也照搬,则是找死。

    ⑤科学保健知识并不是根据百岁老人的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来的。而是用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离体实验、动物实验、人体临床试验等科学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它不能保证每个人能因此健康长寿,但是对普通人群来说,它提供了健康长寿的最大可能性。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标题以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突出了全文说明的重点内容。

B. 第②段举法国卡门夫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有的长寿老人有很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C. 第③段在排除不科学的长寿原因基础上,指出百岁老人长寿是因为他们的长寿基因,与各大媒体炒作的所谓养生经验、生活方式毫无关系。

D. 本文条理清楚,先由“颠覆性的调查结果”引出话题,接着深入分析长寿老人长寿的真正原因,最后指出普通人群健康长寿的科学方法。

2.下列对养生经验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不爱发脾气的老人大多比爱发脾气、遇事想不开的老人更长寿,因此,保持好心态是一条重要的养生经验。

B. 一些老人特别长寿,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某种长寿基因使他们对不良生活习惯有更强的免疫力。

C. 在长寿之乡进行基因普查,发现长寿基因和长寿机制,比所谓的养生经验更有科研价值。

D. 与百岁老人的生活经验相比,科学保健知识为普通人群提供了健康长寿的更大的可能性。

3.看了《江苏省百岁老人调查报告》这篇文章后,被奶奶逼着锻炼和吃新鲜青菜的爷爷决定还是按照原来的生活习惯宅在家里,吃腌菜荤菜。请你根据文中知识劝说他。

    你说:“                                          

 

1.C 2.A 3.示例:爷爷,百岁老人得以长寿,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与报告中他们不爱锻炼、吃腌菜荤菜没有多大联系,学习他们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人身体不好;而且,奶奶让您锻炼和吃新鲜青菜,是普通人健康长寿的科学做法。要听奶奶的。您说呢?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项原文有“主要”“基本”等词语,更加准确科学,不似选项这么绝对。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本文并没有肯定不发脾气与长寿有绝对关系 3.试题分析: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在劝说时,首先要有称谓,告诉爷爷长寿的主要原因及文中所说的科学养生方法,肯定奶奶的说法。劝说时要注意语气委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郗公吐饭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郗公永嘉丧乱(遇到,碰上)    B. 在乡里,甚穷(饥饿)

C. 公于是独食(往常,从前)    D. 得存(一起)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往事耳

(2)蒙乃始

(3)及鲁肃寻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紧扣“劝”字,依次交代了“劝”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B. 鲁肃发自肺腑的惊叹和“结友”的举动,从侧面反映了孙权劝学的成功。

C. 本文详写孙权劝学和鲁肃赞学,略写吕蒙“就学”,展现了史书记事简练的特点。

D.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以自己当年求学的经历现身说法,强调了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本文则以吕蒙学有所成的史例,突出了博闻强识对于人成才的意义。

 

查看答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不同的人读书的目的不同,对待书籍的态度也迥然有异:为了获得知识而读书的人把书籍看作可敬的智者为了寻求人生意义而读书的人把书籍视为指路的明灯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是一个国家政治外交成熟的标志之一。(删去“之一”)

B. 最新网络调查显示:98.1%网民对习总书记提出的全球互联网建设和治理的中国主意表示拥护。(将“主意”改为“主张”)

C. 我们要努力为将来走入社会后能找到放飞理想的人生舞台。(在句末加“而奋斗”)

D. 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删去“通过”或“使”)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不住大家的一再怂恿,他竟然真的用小石子砸街道两边的路灯。

B. 他总是不断地闯祸,妈妈一而再,再而三地饶恕了他,看来其实是纵容了他。

C. 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复习古诗文而影响了写作,确实是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D. 他外表的文静与内心的冲动相形见绌起来,让人弄不清哪个才是真实的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