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出于好奇,我们被火苗咬痛了手指;由于嘴馋,我们被青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出于好奇,我们被火苗咬痛了手指;由于嘴馋,我们被青果酸软了牙齿……马马虎虎地对付作业,导致一次再次被老师批评;潦潦草草地赶完任务,造成一回两回被迫返工……

请以“教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文中不得透露考生个人信息资料。

 

那次,我得到了教训 “考级”这个词,或许大部分人都经历过,今年暑假的那次考级,我虽然成功了,但是这次考级我也得到了一个教训,这个教训则是我要写在这张纸上的。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我那次“兵”却当的不理想。 在考级那天,我像一只兔子似的匆匆忙忙地出了门,上了车后,妹妹突然问起:“姐姐,你的东西都带齐了吗?”我心想:真是的,她管那么多干嘛,我正在背稿子呢,干嘛打断我的思路。所以,我满不在乎地说:“都带齐了,你放心吧!在车上别跟我说话,我要背稿子!”过了一会儿,妹妹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小心翼翼的问起:“老姐,你的……”我毫不留情地打断了她的话,郑重其事地说:“别烦我,否则,后果自负!”妹妹好像一个没了气的气球,万般无奈的摇了摇头。终于到了考级的地方,我像是一只奋飞的小鸟,“飞”了进去,但我还是有点儿忐忑不安,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许是心理作用吧!我刚想对妹妹说时,她忽然间接上了我的话:“沉默是金。”我自言自语道:“不说就不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哼!”我看到了一条像似长龙的队伍,就满怀着好奇走了过去,一看上面写着:请考生拿出准考证。看到这时,我不然了,因为我忘记拿准考证啦!我连忙跟妈妈说明情况,妈妈一时也不知所措,想了半天才说:“你去跟老师说一说情况。”我当时像一架飞机一样,飞了过去,过去后,我满头大汗,讲明情况后,老师同意了。霎那间,我想起了妹妹问我的话,妹妹两次问我,我都是爱搭不理的,难道……第二次……第二次是问我带没带准考证?想到这时,我的脸像个红苹果似的,“唰”的一下红了,我后悔了,后悔我没把妹妹的话听进去,如果早点知道,就不至于发生这么尴尬的场面了,通过这件事,我悟出了一个教训,这个教训对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当别人说得对时,要虚心接受;当别人说话时,一定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下结论,否则后果难以想象。 【解析】试题分析:“教训”,强调的是一件事情过后对你的影响,是你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经验的总结。可以写成记叙文,交代事情的原委,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来论证教训对我们的成长所起到的意义。 点睛:话题作文写作注意事项。一要全面,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新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大都是刚性要求,不可逾越,如2009年高考天津卷“要求”后的1至3点和第5点,而第4点则是一个善意的提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材料表述有时会表明题型如“以‘我说90后’为话题”,有时则比较模糊,需要借助有关信息参比才能半端出题型,如辽宁卷材料表述的第一节“513网上论坛。主题:明星代言”,它意味着以“明星代言”为话题写文章。二要深入,审清话题概念的内涵、外延甚至一些隐含信息。还以“我说90后”为例,其中“90后”应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而不能理解为时间、时代、社会等。“我”意味着文章应以第一人称表述,是写个人的认识,但不是写自己,并且第一人称还可以用“我们”来表述。“说”导向的文体应该是议论文,是要求作者发表对“90后”群体的感受、看法和评价。三要分析,审清材料的内容、含意以及不同的角度。如辽宁卷“明星代言”,应围绕“明星代言”现象衍生出“小主题”或要点,如诚信、责任、道德与利益、法制等。抓住这些要点便于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逐层论述。而天津卷“我说90后”材料中“嘉许”、“担忧”、“诠释”三个关键词则是三个并列的角度,最好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叙事或评说,不要将几个纠合在一起,以至缠绕不清。四要推求,审出话题背后的“命题意图”,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策略和方案。高考其实是一种社会行为,既要教育考生,又要引导舆论,自然应有积极的命意。话题或文题只是一个“窗口”,它要引导考生张望社会、世界和人生。因此我们应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联系社会热点,推求命题意图。比如“我说90后”这个话题,是要让考生了解、认识自己所处的这个群体,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以便更好地健康成长。而“明星代言”这个话题,将材料和社会热点如三鹿奶粉事件联系起来则能推出其“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民生的热点问题,学会辩证思考和分析社会现象,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意识”的命题意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爱的下策

王举芳

    开学那天,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新生。当本班最后一个学生走进教室后,王老师也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王焱。大家来认识一下吧,我点到谁的名字,谁就站起来,含笑伫立一分钟,让我看到你的魅力,可好?”

    教室里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点名完毕,王老师安排同学们互相交流、熟悉一下,便走出了教室。

    当她回到教室时,有些惊讶。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没有“交头接耳”,而是缄口不语,各自摆弄着手机。王老师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课间休息间隙,王老师说:“学生要以学习为重,不要做‘低头族’,把手机都放到我的办公室里,好不好?”同学们极不情愿地交出了手机。

    “王桐、林纾、邱华,你们仨神神秘秘,在做什么呢?”王老师看他们三个围成一团,低着头,不知在嘀咕什么。

    “老师,我想请个假,我忘记带生活用品了,我想出去买一些。”王桐站起来说。学校不允许住校生随便出校门,但王老师还是准了王桐的假。

    一天开完班务会,还不到下课时间,王老师拿出手机说:“同学们,你们都加入咱班的QQ群了吗?”同学们大多回答已加群。

    “那我给你们发个红包吧。”此言一出,学生们争先恐后拿出手机,准备抢红包。5元钱的红包刚投放到QQ群里,就被一抢而光。王老师翻看着抢红包的记录,得意味深长。是谁抢的一目了然,她按图索骥,让带手机的学生把手机交出来,没一会儿功夫就收了十几部。

    “我这样做只是不想让手机变成你们的‘精神牢笼’。”说着,王老师拿着没收上来的手机,走出了教室。

    王桐摸摸口袋里的手机,暗自庆幸:幸亏在QQ群里没有把网名改成真实的名字。

    奇怪的是,以后每天都有人在QQ群里发红包,都用网名,不知是谁发的,王桐不敢抢,他害怕又是王老师“钓鱼执法”。

    “王桐,你的手机不是没被没收吗?快去群里抢红包啊,那么多红包,真诱人,可惜我的手机被老师没收了。”王桐的死党邱华说。

    “会被老师发现吗?”

    “不会,这几天快考试了,老师没时间进群了。”

    王桐点开一个红包,居然还没拆包,竟然有200元!他很高兴。他又拆开了一个红包,是100元!他的心怦怦直跳,但没敢再点别的红包,他怕被王老师发现。他的手机如果被没收,那就耽误大事了。

    周末,王老师把手机还给了学生,说:“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当当‘手机控’,也可以用手机做点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此刻,在我们班的QQ群里来场红包雨。”

    王老师话音刚落,红包雨就开始了。王桐这下抢得心安了。

    发红包的人越来越多,抢红包的人却越来越少,王桐查看着别人的“手气”,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眼里却盈起点点泪光。

    “王老师,谢谢您!”王桐走上讲台,给王老师深深鞠了一个躬,然后,转身,面对同学们,说:“谢谢同学们,谢谢你们给我发的红包。这些钱给我们家解了燃眉之急。我的妹妹患有自闭症,爸爸妈妈已坚持给她治疗好几年了,不瞒同学们,最近我们家的经济情况十分拮据,因为妹妹的状况出现了好转,爸爸妈妈想快点让妹妹好起来,把家里的钱全拿到了医院,还借了亲友一些钱,我的生活费已成问题。但我宁愿自己饿几顿,也想让妹妹走出那个寂寞的世界,早点融入温暖的大家庭。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王桐,王老师向我了解了你家的情况后,一时不知道怎么帮你,王老师就出了这个下策。”王桐的死党邱华说。

    “老师是想帮你,但又怕你碍于面子,只好出此下策了。”班长说。

    “这是爱的下策!谢谢您!”王桐望着王老师,眼里满泪水。同学们鼓起掌来。窗外,阳光明亮,多么温暖的世界啊!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4期,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情节发展

看到同学的手机被没收后

听从邱华的建议,尝试抢群中的红包

老师宣布“红包雨”开始

抢完了红包,查看别人的“手气”后

王桐的心理

  (1)

  (2)

  (3)

  (4)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王老师翻看着抢红包的记录,得意味深长。

(2)王桐望着王老师,眼里满泪水。

4.有人认为,标题中“下策”一词用的不好,应改为“上策”;也有人认为用“下策”独具匠心。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看法。

 

查看答案

当学荷叶会自洁

祁云枝

    ①你凝望过雨中的荷叶吗?无论多么猛烈的暴雨,打落在荷叶身上,只会“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旦“玉盘”稍稍倾斜,便不见了雨水的影子。用手摸一下荷叶,除过低凹的中心,叶子表面竟然是干燥的,仿佛倾盆大雨根本就不曾降落在它的身上。

    ②即使没有下雨,荷叶表面也永远纤尘不染。有人做过实验:在荷叶上滴几滴黏度很强的胶水,胶水也不能粘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且不留痕迹。能够拥有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只因为荷叶能够“自洁”!

    ③按说,荷叶是很容易吸附水分或沾染上污渍的,为什么荷叶能始终守身如玉?

    ④是荷叶表面太光滑了?光得让灰尘“站不住脚跟”吗?恰恰相反!荷叶自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表面是粗糙的。这可能会颠覆我们对于洁净的日常认识。

    ⑤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荷叶的表面上布满了许多微小的蜡质“乳突”,每个乳突的直径是8~10微米,高低略有不同,乳突间距为10~12微米。而每个乳突是由许许多多直径约为200纳米的细小突起组成的。

⑥前面对于蜡质乳突的说法似乎有点枯燥,换个形象的说法就是:荷叶的表面上有一个个隆起的“小山包”,在每个“小山包”上,又布满了绒毛状的小小“碉堡”。虽说是“山包”和“碉堡”,但这种结构,我们用肉眼甚至借助普通显微镜,是根本看不到的。

⑦由于“小山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溢着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的地方形成了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度的空气层。当外形尺寸相对超大的雨滴(直径通常为几毫米),降落在叶面上后,不仅与叶面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而且只能同叶面上“碉堡”处的凸顶形成点接触——此情此景,是不是有点类似于水珠站在了密密麻麻的针尖上

    ⑧空气和为数众多的“碉堡”,共同组建了荷叶表面的疏水层。在“碉堡”顸上“悬空而立”的雨点,由于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水珠,水珠在滚动的过程中会顺道儿吸附灰尘。因此,只要荷叶稍稍倾斜,水珠就会附带尘埃滚落。这,就是著名的“荷叶效应”——因为粗糙,所以干净——是不是颇具颠覆性?

    ⑨自洁,不仅令荷叶美观,而且有利于防止大气中的有害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侵害。对荷花而言,这种结构还提高了叶面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

    ⑩荷叶的自洁效应,给了人类无限的启发。基于此,科学家把透明、疏油、疏水的纳米材料运用到汽车烤漆、建筑物外墙或是玻璃上,不但随时可以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也减少了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安全又省力;把这种材料应用于织物,能让织物不沾液体(包括水、油、菜汁、果汁、墨水、酱油等),从而减轻洗衣负担,而且不会改变织物的纤维强度、透气性、皮肤亲和性等原有性能。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倘若能将荷叶的这种自洁本领置入人们的心灵,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啊。

                                              (选自《科学画报> 2016年第10期)

1.下列对荷花的自洁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荷叶表面永远纤尘不染,是因为它的表面是粗糙的。

B. 荷叶的自洁效应,不仅令荷叶美观,还提高了叶面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

C. 荷叶的自洁有利于防止大气中的有害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侵害。

D. 受到荷叶自洁效应的启发,人类改进了汽车烤漆、建筑物外墙、玻璃和织物的制造技术。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本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先介绍荷叶的自洁现象,接着深入分析其内在原因,然后介绍人类关于自洁效应的运用。

B. 表面粗糙反而干净,这与人们一般的生活常识相违背,所以说“颇具颠覆性”。

C. 第⑦段画线句子以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解释了荷叶表面一尘不染的原因。

D. 最后一段中的“自洁”是个比喻的说法,含义不同于上文所讲的荷叶的自洁效应。

3.在挑选同一款式的两件衣服时妈妈有些拿不定主意:纳米材料制成的那件稍贵,普通材料的那件稍便宜。请结合选文知识给妈妈提出恰当的建议。

你说:“                                                                   

 

查看答案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③日:“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选自《新唐书·王勃传》)

【注释】①钟陵:今江西南昌。②沆然:轻松、愉快之意。③矍然:惊惶的样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勃,沆然不/蒙以军中多务    B. 奇/香远清,亭亭净植

C. 文/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D. 被覆面卧/丁壮者弦而战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 寤 援 笔 成 篇 不 易 一 字 时 人 谓 勃 为 腹 稿

3.选文主要表现王勃什么特点?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宾客大宴

(2)闻有鼠作作索索

(3)不能其一处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赞赏的感情基调。

B. 原文中开头结尾两次提到表演道具的简陋,不仅结构上相互呼应,使文章紧凑严谨,而且反复强调表演者主要用“口”在表演,的确技艺精湛。

C. 第二段中描写老鼠活动和妇人咳嗽的声音,与“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写法一样,都是以动写静,更显其静。

D. 《伤仲永》中以“邑人奇之”侧面衬托仲永才华的出类拔萃,本文则以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艺人的高超技艺。

 

查看答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记忆没有重量,却既能压得人匍匐在地,又能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记忆没有色彩,却既能使人心灵苍白幽暗,又能让人内心绚丽辉煌;(1)                                                            ;(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