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月艾草香
林巧赟
一个周末艳阳天,我们一家三口回到乡下的老家。正是春光大好时,路上不时可见油菜花、桃花、杏花竞相开放,在灿烂的阳光下艳得灼眼。
欣赏花儿看花了眼,低头却发现另有一番春意:A路侧,溪边,墙角,田埂上,乱石丛中,一簇簇嫩绿的生命毫不示弱地绽放着。远看团团簇簇,近看丝丝缕缕,鲜嫩碧绿的角状小叶片,上面铺着似有若无的白色绒毛,这就是艾草。蛰伏了整个冬天,蓄满了天地日月之精华,在大好春光里醒了过来!我禁不住满怀激动,像与好友握一下手,轻捋一把艾叶,空气中立刻弥漫开一种特殊的清香,沁溢出一股甘香。我贪婪地嗅着艾香,神清气爽,思绪飘向无忧无虑的童年。
那时,闲着无事,我常常会沿着小溪信手采摘艾草。溪边的艾草长得特别嫩绿、惹人怜爱,我不费吹灰之力,就采了一大捧,掀起衣角当菜篮子,带回家让母亲拾掇出好吃的。母亲把艾草洗净,晾在阳光下小半天,再用开水焯过后,捞到竹箕中,然后把艾草搓烂,把草筋全洗出来,只剩下绵软的艾草茸,加入糯米粉、红糖、碎花生仁等拌和搓揉了,做成小糯米团子,最后捏扁了放入锅中蒸。艾粄蒸熟了,颜色也变深了,墨绿墨绿的,清香扑鼻。每次我会迫不及待地待在锅边,等锅盖刚刚打开,热腾腾的白气还没散尽,就向母亲讨来一块艾草粄,换着手吹着气去咬第一口。口中,一种清香从舌尖蔓延开去直至鼻腔,又与刚从鼻孔萦绕进来的外面空气中的香味儿汇合。吃着母亲做的艾叶粄,我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
母亲却当成了宝贝,把它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每年的端午节,她把艾和茅草、桃叶捆在一起,挂在房门上方,说能驱邪避灾,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在端午节的午时,哪怕再忙,她一定要到野外采艾,采回来晾在屋檐下,晾干后以备急时之需。她说,那天午时的艾,药力最强。有一次,我吃了寒凉的食物,肚子疼得厉害,母亲神情自若捋下一把干艾叶,用双手揉搓,直至揉成了艾绒。然后把黄豆大小的艾绒放在生姜片上,点燃艾绒后,把姜片放在我身上做艾灸。我至今还记得,她在我肚脐眼上放一块,双膝下,三寸的地方各放一块,直到我被灼得嘴里“呦呦”喊痛了,她才把生姜片拿开片刻,过一会儿再放上去。如此轮番换了几次后,我的肚子痛竟神奇地消失了。
那年,村里有个女子得了月风病。出于好奇,我拉着母亲的衣角去探望过一次。B看到原本清俊如花的姐姐被折磨得形销骨立,我悄然打了个寒颤。以后再也不敢进那扇门。每次从那户人家门前经过,我总是跳着脚,小心翼翼地躲开路边的药渣。那药渣红红绿绿,在我眼里是神秘、不祥的污秽之物。红曲、黄姜还有黑乎乎的不知名的药材,各种各样,药气氤氲。母亲不怕,还天天不厌其烦去送艾草。她说,艾草性温,可以治寒症,那些药中少不了艾草。不久,那个女子从屋里走出来晒太阳。看见我,她嫣然一笑,那笑容我觉得比太阳还要暖和。
都说女人如花,我却觉得母亲似平凡的艾草,粗生、易长,随意而谦卑。当人们需要时,她又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自已的芳香和温暖。能把苦处人生过得有滋有味,就是一种大智慧。
(选自2016年3月14日《羊城晚报》,有删改)
1.围绕“艾草香”,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件事?
2.从A、B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我选,赏析
3.研读标题、开头与结尾,说说三者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探究艾草寄寓的中华文化内涵。
链接一: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采葛)
链接二:小时候,故乡人每逢过端午节,都会采集艾草连同竹叶、石榴枝合成一小束,用红头绳绑了,挂于门额。大概也是避邪驱虫之意。现在想来,邪倒不见真有,但故乡人那种传统习俗,倒因为有了这些物质化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记忆中。(谢娇兰《三月乡间艾草香》)
链接三:羊却不爱吃,猪也不爱吃,大概都是嫌它气味的霸道。它是草里的另类,做不到清淡,从根到茎,从茎到叶,气味浓烈得汹涌澎湃,有种豁出去的决绝。采艾的手,清水里洗过好多遍了,那艾草的味道,还久久逗留在手上,不肯散去。苦中带香,香中带苦,你根本分不清到底是苦多一些,还是香多一些。苦乐年华,它一肩扛了。(丁立梅《艾草香》)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顿午餐
我将不胜感激。你的婶婶:诺拉。”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当时我在大学里每月只靠父亲给的5英镑维持生活,接到婶婶的来信时,我只剩下20先令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
我知道一个比较好的餐馆,那里一顿午餐每位只需3个先令,那样的话,我还可以有14先令维持到月末。
当我带她到那家小餐馆门前时,她指着街对面的“亲属大厦”说:“我们为什么不去那儿?那儿也许更好一些。”
“噢,的确很好——如果你喜欢的话。”我说。我不能说:“亲爱的婶婶,我实在没有足够的钱请你去‘亲属大厦’用餐,那儿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侍者递上一份菜单。“噢,”婶婶说,“我们可以要一盘这个。”这是一道法式鸡块,是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7先令。我为自己点了一道1先令的小菜,因为我希望能留下点儿钱维持生活。现在大约用去了8先令,不!——应当是9先令,因为我还要将付给侍者1先令的小费。
“这位女士还需要点儿什么吗?”侍者说,“我们有上好的鱼子酱。” “鱼子酱!”诺拉婶婶忍不住喊道,“太妙了,我能要一碟鱼子酱吗?” 我不能对她说:“不,你不能,因为那会让我只剩下5先令维持到这个月末。”我没出声,所以她要了一大碟鱼子酱——外加一杯葡萄酒。现在我只剩下5先令了。4先令可以买到足够的面包和干酪,熬这个礼拜。但是她吃完了鸡块,又看见侍者手里拿着几块奶油蛋糕。
“噢!”她说,“这些蛋糕看上去可爱极了,我只要10小块!” 于是,我只剩下3个先令了,然而侍者又报上了一些水果——她肯定还会要一些。最后,经过如此丰盛的午餐,我们是一定得要两杯咖啡的,那么我将一无所有,甚至连付给侍者的小费也没有了!
侍者递上清单:20先令。我把仅有的20先令放在盘子里没有小费付给侍者。 诺拉婶婶看看盘子里的钱,又看看我。“这是你所有的钱吧?”她问。 “是的,婶婶。”
“你将你所有的生活费都花在了这顿午餐上是吗?你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
“不,婶婶。”
“那么,这么多的语言中哪个单词最难讲?” “我不知道,婶婶。”
“‘不’。当你长成一个大人,有时侯你不得不对别人说‘不’,甚至对一个女士。我早看出你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这顿午餐,但是我还是想给你上这生动的一课——所以我点了最贵的一道菜,并且偷偷地看了你的眼色——可怜的孩子!”她付了账,并且将5英镑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噢,上帝!”她说,“这顿午餐几乎饱煞了你可怜的婶婶!我平时的午餐仅仅是一小杯牛奶而已。”
1.文中说“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她的要求”“我不能”“我不能对她说”,这里三次强调“我不能”,其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诺拉婶婶说“我”“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我”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诺拉婶婶又说我的这种善良实在很愚蠢?请简要概括回答。
3.你同意诺拉婶婶说“我”“实在 很愚蠢”吗?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4.诺拉婶婶借与“我”共进午餐一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除了这个道理外,读了这篇文章,你还用哪些体会(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作特色上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尝试着写出一点。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中对人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常见的有(A)直称姓名,(B)称字,(C)称号,(D)称谥号,(E)称籍贯,(F)称官名,(G)称斋名,等等。
例:及鲁肃过浔阳中的“鲁肃”属于(A)。
根据示例,补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称谓语属于哪种情况,填序号。
(1)陈康肃公善射属于( )
(2)醉翁之意不在酒( )
(3)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诗,画中有诗。( )
(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名著阅读
根据一位同学阅读《海底两万里》等两部名著后写的读书笔记,请你按要求填空。
【读书笔记一】情节概括
A、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 B、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
C、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 D、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
(1)上述情节中,出自《海底两万里》的有( )和( )(填序号)
【读书笔记二】人物点评
A.他,知识渊博,机智勇敢,沉着果断。他是一个神秘浪漫的人,也是一个反抗压迫、支持正义的战士。
B.他。心地善良,刚毅勇敢,酷爱真理。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的航海家。
(2)上述点评中,点评尼摩船长的一项是(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亭亭净植(3)谈笑有鸿儒 (4)愿为市鞍马
古诗文默写
(1) ,夜泊秦淮近酒家。
(2)杨花榆荚无才思, 。
(3)故园东望路漫漫, 。
(4)诗可以兴,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可以怨,如《泊秦淮》中杜牧这样感慨“商女不知亡国恨, ”。弥之事父,如木兰代父从军不远万里急赴战场:“ , 。”诗亦可绘鸟兽草木,绘草的诗句便有:“ , 。”
(5)《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