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学常识填空 ①《我的母亲》的作者是 ,他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

文学常识填空

①《我的母亲》的作者是        ,他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②《雷电颂》选自历史剧《     》,它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形象。这位战国时期的诗人留下了长篇叙事诗《离骚》。

③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       (国家)的茨威格,我们学过的课文《伟大的悲剧》也是他的作品。

 

①胡适 ②屈原 ③奥地利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本题注意外国作家的国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松枝一何劲!(《赠从弟》)

⑵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⑷兴来每独往,      。(《终南别业》)

     ,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⑹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⑺刘禹锡的诗句“           ”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清晨的雨唤醒了熟睡中的桃花,桃花慢慢地绽开了花瓣。一场春雨后,一颗颗晶莹的雨露镶(qiàn) (1) 在花瓣上,就像一颗颗璀(càn)  (2) 的珍珠,风一吹,便从花瓣上滚落了下来……春雨以她独特的方式滋(rùn) (3) 着世间万物,我站在雨中感受这大自然的(kuì) (4)赠。

(1)     (2)      (3)    (4)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滴雨水,融入江河后可以进入大海;一粒尘埃,融入泥土后可以铸成山峰;一颗树木融入森林后可以阻挡风雨…… 你若融入他人、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或融入自己喜欢的事情之中,定会看到人生的另一番风景。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以“融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记叙性文章

老师是一只“青蛙”

孙 娟

①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同往常一样,我们又该学习新课了。不同的是,有许多老师来听课。

②这次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以前,每学完一课,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我都要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效果非常好。这次,我要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我让同学们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果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和同桌互说,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思考。

③待平静下来,我开始点名。李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王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孙艳蔷同学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听课老师都被他的话逗笑了,我也没想到她会把正大综艺的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改用得这么恰当。

④张雨是新转来我班的学生,我看到她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她的名。她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井外好。我示意张雨坐下,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想的和说的写下来。

⑤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

⑥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可我却没有给她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倘若让她把话说完,不仅同学们不会再笑她,而且也将给我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我不是要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吗?可我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

⑦提起笔,我在张雨作业下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选自《课外阅读》)

1.选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选文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理解选文第⑥段加点词语“竟然”的深刻含义。

4.结合选文,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作者的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你是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论述性文章

“鸡汤”与“反鸡汤”

长 余

①“当你觉得自己又丑又穷一无是处时,别绝望,因为至少你的判断还是对的。”“很多时候你不逼自己一把,你就不知道自己还有能把事情搞砸的本事。”与在朋友圈上泛滥的心灵鸡汤相比,这些专门调侃“鸡汤”的“反鸡汤”段子如今在网上越来越流行,它们常常以犀利的言辞,劈头浇人一瓢冷水,让不少人大呼“中枪”。

②“鸡汤”与“反鸡汤”,如今在网络上逐渐成为一种现象。有的人在朋友圈里乐此不疲地转发各式各样的鸡汤,有的人则对这些嗤之以鼻,更有人专门对心灵鸡汤进行调侃、解构、证伪,成为坚定的“反鸡汤党”。

③仔细观察“反鸡汤”对“鸡汤”的“反动”,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双方最喜欢在如何面对自身失败的问题上“较劲”:当你“又丑又穷”时,鸡汤劝你只要努力就能“迎娶白富美”,反鸡汤则告诉你休想做白日梦;当你没有把握时,鸡汤鼓励你“你是最棒的”,反鸡汤则会说“先掂量掂量自己吧”——“鸡汤”喜欢进行心理按摩,要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反鸡汤”则喜欢给你当头一棒,要你认清现实。

④人人都害怕失败,这是人的天性。每个人也都对失败的程度、次数有一个阈值,超过这个阈值,人会变得沮丧和失望,进而趋向于放弃。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提出一个“习得性无助”的概念,他用狗作了一项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铃声一响,就对它进行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铃声一响,还没进行电击,狗就伏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即使把笼门打开,狗也不会逃走了。本来可以主动地逃离,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心理学证明,人在长期面对失败时,也常常会“习得性无助”,而这时,人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面对失败“如何解决”,而是“如何相信自己可以解决”,这也正是心灵鸡汤大有市场的原因。

⑤其实,人人都有需要“鸡汤”的时候,大多数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曾被某种温暖的“鸡汤”触动、激励过。在最虚弱的时候,喝一口“鸡汤”补一补,确实有“强身健体”的效果。只不过,当我们喝下这些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心灵鸡汤时,也不应忘却现实处境,找到解决方法,正如有网友所说:心灵鸡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喝了一万碗鸡汤后,却还在为每天早点起床天人交战。

⑥所以,“鸡汤”虽好,可不要贪杯哦。如果欲罢不能,还请再干一碗“反鸡汤”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1日)

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A. “鸡汤”与“反鸡汤”。    B. “鸡汤”虽好,但不能贪杯,必要时请干一碗“反鸡汤”。

C. 人人都有需要“鸡汤”。    D. 心灵鸡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喝了一万碗鸡汤后,却还在为每天早点起床天人交战。

2.下面四项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选段③④论证了心灵“鸡汤”市场存在的原因。

B. 第④段画线句例举了塞利格曼用狗做实验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在长期面对失败时,常常会‘习得性无助’”的观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C. 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D. 本文分析了“鸡汤”与“反鸡汤”之间的“较劲”现象,提醒人们不能沉迷于“鸡汤”文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