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热播的文化益智类节目。节目通过演播室现场比赛的方式,重温经典诗词,深受观众的喜爱,并在社会上掀起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为此,某校开展了题为“走进中华诗词”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诗词大会》徽标的设计被广大网友点赞,请你根据下图徽标说说其设计的妙处。(可以从构图、书法、寓意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更好地宣传此次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示例,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酷爱古典诗词的李静同学积极参加诗词比赛,可在最后一轮遭到淘汰,她情绪低落。作为好朋友,你该如何安慰她?(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劝说中至少引用一句恰当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中某同学写了一则新闻稿,但有两处存在语病,请你帮他修改。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A】近日,市滨江中学积极开设“走进中华诗词”活动。学校结合“书香校园”创建工作,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主题班会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B】通过此次活动,让广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①【A】处划线句子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②【B】处划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将“_______________”一词删去;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甲】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乙】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1)【甲】文节选自童话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
(2)【甲】文中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在饥饿寒冷中想象着依偎在祖母的怀抱。【乙】文中的“我”在“心中的风雨”来临时,渴望母亲的呵护。两段文字都表达了_____________的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cuǐ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决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uǐ(_________)璨 心弦(_________) 徜(_________)徉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
(3)使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邃”的部首是________,它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的划线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古诗词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2)默写曹操《观沧海》中写想象之景、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四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把我画在那月亮下面歌唱;为冷清的房子画上一扇大窗,再画上一张床……画上母亲安详的姿态,还有橡皮能擦去的争执。”这就是歌曲《画》中的歌词。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画”,或为父母画上一条围巾,或为自己的生活画上一条彩虹……你会“画”什么呢?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为 画上
要求:写一篇6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玫瑰和胶囊
沈奇岚
①十多年前笔者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论坛。有一位非常年轻的企业家介绍自己的新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是“替人读书”。许多大企业的管理人员总是非常忙碌,却又很想读书。这家公司就为这些想读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把三百页的大部头著作精简成十页的“精华”。负责摘选和撰写“精华”的人都是具有高学历的研究人员,以保证浓缩的一定是精华。一时间这家公司十分受欢迎,它提供的“精华”摘要,犹如读书界的营养胶囊,小小一粒,让人们觉得获得了所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
②当时我就想,这套办法是没法用在文学和哲学书上的吧,曾有人将《安娜·卡列尼娜》的摘要编成一句“已婚的安娜爱上了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然后卧轨自杀”,而《简·爱》的摘要就是“家庭教师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教书,后来嫁给了他”,不伦不类,引人发笑。事实是,如果抽去了故事的细节,抽去了一切社会属性和事情发展的时间性,没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读,没有一个人物值得去爱。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尽管读好作品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但这才是真正能够回馈到生命本身的阅读。
③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或许可以压缩成“精华”,让无暇与心灵对话的读者迅速吞咽,立即获得营养。这是兔子吃胡萝卜式的阅读,是占有性的阅读。而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它考验读者的情趣,也试探读者的耐心。在阅读中,读者和书中的内容建立起生命的联系。读者找到了阅读的意义,增强了思维能力和感情容量,生命也因此而丰富起来。
④读书是个选择。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还为了正确度过生命时光,使生命更加充实。获得信息和知识,在互联网时代是容易的,而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是有难度的。当网络渐渐分担甚至取代了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滋养心灵成了书籍更重要的功能。那些不可压缩的是什么?那些不能变成“精华摘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读书人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时代盛产各种各样的营养胶囊,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
(选自《读者》2015年第2期,有改动)
1.文章以“玫瑰和胶囊”为题,有什么妙处?
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第②段划线内容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划线句有什么含义?
5.作者提倡怎样的读书方式?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