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绯红 油光可鉴 宽恕 翻来复去
B. 幽默 粗制烂造 酒肆 广袤无垠
C. 朱儒 诚皇诚恐 愚钝 黯然失色
D. 器宇 繁花似锦 迁徙 落英缤纷
选择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 禁锢(gù) 诘责(jí) 文绉绉(zhōu) 眼翳(yì)
B. 胡髭(zì) 黝黑(yǒu) 一绺绺(lǚ ) 颔首(hàn)
C. 解剖(pōu) 畸形(qí) 诱惑(yòu) 摹画(mó)
D. 滞留(zhì) 粲然(càn) 庶祖母(shù) 脊背(jǐ)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
初三(1)班的黑板报设置了“今人今语”栏目,下面是其中的三则语录:
站在父亲的肩膀上,让我在医学研究的道路上起点很高且少走了很多弯路。——布鲁斯·巴特勒(美国免疫学家、遗传学家,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幸福其实很简单,可能就是太简单了,就总是忽略到看不见。——李冰冰新浪博客
排列好青春历程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脚印,每一次心跳,为自己做一次庄严的检阅。——赵冬《检阅自己的青春》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 寒①
【北宋】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本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通读全诗,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
景城有姜三莽者,勇而戆①。一日,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事,大喜曰:“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唾使变羊,晓而牵卖于屠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即素称有鬼之处,佯醉寝以诱之,亦寂然无睹。一夕,隔林见数磷火,踊跃奔赴;未至间,已星散去。懊恨而返。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盖鬼之侮人,恒乘人之畏。三莽确信鬼可缚,意中已视鬼蔑如矣,其气焰足以慑鬼,故鬼反避之也。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二)
艾子行水途,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座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中小鬼曰:“大王居此以为神,享里人祭祀,反为愚人之辱,何不施祸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小鬼又曰:“前者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 节选自《艾子杂说》)
【注释】①戆:鲁莽。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即素称有鬼之处(向来) B. 意中已视鬼蔑如矣(像)
C. 顾庙中(回头看) D. 再拜而去(两次)
2.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
B. 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
C. 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
D. 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盖鬼之侮人,恒乘人之畏。
②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
4.两则故事都写到了“人不怕鬼鬼反而怕人”的内容,它们所要表达的主题相同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众说纷纭谈古诗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吴晶
①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春节长假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广受关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有人为此惊呼:中国诗词的春天来了!
②诚然,这样一档形式活泼的电视节目迅速带起“人人读诗、人人爱诗”的风潮,让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无疑值得肯定。然而,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选手只知背诵、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知道诗词中一些字的正确写法,这样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国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难道就只是背诵吗?
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可否认,背诵是创作的基础,没有数量的积累,一切都是空谈。但是,若止步于背诵、不懂欣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停留在“知道主义”,恐怕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
④千年往事凭诗见。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未来的方向。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这些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⑤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种认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借助丰富多元的传播手段,“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正在唤起大家对汉语言文化的关注与兴趣;“为你读诗”“书香中国”等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奔波之余享受心灵的慰藉;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的国家教育规划,唤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描绘当代中国的文化亮色。
⑥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而应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去探寻他们“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那份执著,去用心感受诗意之美。
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
2.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找出两处作分析。
3.第②段作者对节目问题的剖析,其作用是什么?
4.结合本文和资料链接中的网友评论,联系你学习古诗词的经历,谈谈你对“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一问题的看法。
【资料链接】:爱上评论•诗词大会粉丝团成员留言
网友“似水在流年”: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根和标识!
网友“夏有”:理解古典诗词,融到自我人生,是最有意义的方式,这次大赛为此做出了努力。
网友“小陈”:《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适合全家观看的节目,如果能形成全家一起探讨学习的氛围,是乐事一桩;如果成了考孩子、徒羡慕,则可能会给孩子们形成阴影。希望大家善用资源,让诗文带来好心情。
复旦附中的语文教研组长、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要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版图”有多大。否则,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文化表现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学生应在古诗文教育中,感知生命与周遭事物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自觉形成文化史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