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6年4月4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6年4月4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国际安徒生奖”,实现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曹文轩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等。2016年4月29日,著名现实主义作家陈忠实因病辞世。陈忠实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

【材料二】曹文轩、陈忠实肖像画

                            

          (图一 曹文轩)                (图二  陈忠实)

【材料三】纪念陈忠实的挽联:

忠于人民,忠于生活,忠诚觅得原上鹿;

实为楷模,实为经典,实绩赢得举世名。

1.结合材料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6年4月,中国文坛“一悲一喜”,令人感慨。

B. 曹文轩和陈忠实都是著名作家,但他们面对的读者群是不相同的。

C. 曹文轩获得了诺贝尔儿童文学奖,实现了中国儿童文学史上零的突破。

D. 陈忠实的代表作获得教育部极大的肯定,入选大学生必读书目。

2.结合材料二,请说说两图是怎样体现两位作家身份特征的。

3.结合材料四,请指出这副挽联的特点。

 

1.C 2.图一捕捉刻画典型细节“戴红领巾”;图二准确定格专注伏案写作场景。 3.将人名与代表作巧妙地嵌在挽联中。(嵌名联的形式)(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C项不正确。曹文轩获得的是“国际安徒生奖”,而不是诺贝尔儿童文学奖。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先仔细阅读所给材料的详细内容,再结合图文分析。作答本题,一定要关注图中的细节,结合人物身份,即可作答。曹文轩是一位儿童作家,所以他戴了一条红领巾。陈忠实是一位著名作家,所以选取了其伏案写作的场景。 3.本题考查赏析对联。从对联的特点结合内容来分析。从内容上看,这幅对联高度赞扬了陈忠实的品德和作品的价值。在手法上,“原上鹿”暗指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这是嵌名联的手法。采用嵌名联的形式,且一再反复,强化表达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                !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⑴语段中,此时的“他”想要的“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是什么?

⑵语段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说中后来“他”又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地说一说。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作品分别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海》。(     )

⑵《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     )

⑶《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茅盾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不停地低语着: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

B. 在文章中作者也表达了对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的担忧。

C. 第④段运用了记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D. 文章启示我们:要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和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圮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叼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季康先生对造反派反抗时的勇气和胆量,与她平时的谦恭形成了极大反差。

B文章第⑦段写杨先生接济年轻人,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季康先生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表现了她气质高雅的一面。

C文章第⑧段从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鼓励和体贴之情。

D文章表达了“我”对季康先生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3.下列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说明理由。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复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4.假如杨绎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权吕蒙曰:      ⑵当涉猎:        ⑶主编《资治通鉴》:       ⑷长:

2.与例句中“为一时之名臣”中加点词“之”用法相同的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康肃笑而遣之   C何陋之有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书/不可不成诵     B咏其/文,思其/义    C及/鲁肃过寻阳    D不可/不学

4.翻译下列句子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⑵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5.试分析吕蒙与司马光两人的学习经历有何相同之处,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