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祷告(dǎo) 荫蔽(yīn ) 菡萏(hàn) 憔悴(qiáo)
B. 脸颊(jiá ) 瘫痪(tān ) 欹斜(jī ) 诀别(jué )
C. 分歧(qǐ) 嫩芽(nèn) 敏感(mǐn ) 沐浴(yù)
D. 遮蔽(zhē) 绰号(chuò ) 侍弄(shì) 徘徊( huái)
写作
⑴词典上对“小人物”的解释是“地位不高,没有名望的普通人。”生活中,一些平凡的的“小人物”或遭遇不幸,却坦然面对,令我们感动;或积极进取,踏实努力,铸就了一个个的属于自己的小奇迹,赢得了大家的敬重。在你的身边,又有着怎样的“小人物”呢?他们又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小人物”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可用话题作题目。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⑵命题作文:《欣赏》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6年4月4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国际安徒生奖”,实现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曹文轩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等。2016年4月29日,著名现实主义作家陈忠实因病辞世。陈忠实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
【材料二】曹文轩、陈忠实肖像画
(图一 曹文轩) (图二 陈忠实)
【材料三】纪念陈忠实的挽联:
忠于人民,忠于生活,忠诚觅得原上鹿;
实为楷模,实为经典,实绩赢得举世名。
1.结合材料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6年4月,中国文坛“一悲一喜”,令人感慨。
B. 曹文轩和陈忠实都是著名作家,但他们面对的读者群是不相同的。
C. 曹文轩获得了诺贝尔儿童文学奖,实现了中国儿童文学史上零的突破。
D. 陈忠实的代表作获得教育部极大的肯定,入选大学生必读书目。
2.结合材料二,请说说两图是怎样体现两位作家身份特征的。
3.结合材料四,请指出这副挽联的特点。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 !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⑴语段中,此时的“他”想要的“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是什么?
⑵语段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说中后来“他”又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地说一说。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作品分别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海》。( )
⑵《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 )
⑶《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茅盾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不停地低语着: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
B. 在文章中作者也表达了对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的担忧。
C. 第④段运用了记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D. 文章启示我们:要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