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 耳( )目染 略胜一( ) ( )底抽薪 ( )而...

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

耳(      )目染      略胜一(       )     (       )底抽薪      (       )而不舍

 

耳濡目染、略胜一筹、釜底抽薪、锲而不舍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耳濡目染”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略胜一筹”意思是比较起来,稍微强一些。“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据所给信息填空。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杜甫也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是                                                       

 

查看答案

默写。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

(2)水何澹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3)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4)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伤心秦汉经行处, __________________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纷纷暮雪下辕门, 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8)___________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9)___________________ ,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____________________,小 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1)按照中国传统纪年之一的干支纪年法,2017年是丁酉鸡年。“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桃花源记》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就表现了桃花源中宁静祥和的生活环境。

(12) 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葱茏苍翠的树木给人无限生机,随风飘落的花瓣让人感动不已,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触景生情,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

 

查看答案

请以 “因为有你在我身后”为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书写工整规范;

(4)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姓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何伟良的《回家的敲门声》一文,完成小题。

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得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②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③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地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地、久久地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⑤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

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

(选自《思维与科学》)

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以“父母”或“父亲”为陈述对象,概括相关的情节。

                                                    →父亲坐等为“我”开门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

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

(2)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地看着儿子来时的路。此句描写父母的翘首以盼、望眼欲穿,主要是还原生活的真实,让读者读起来更觉实。

B.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更具真实性,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的心情。

C. “回家的敲门声”是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

D. 很可惜,那时侯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此句中“丝毫”体现儿子的深深自责之情。

4.比较本文第⑥段和下面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手法上的异同点和写作意图方面的异同点。

【链接材料】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萧乾《枣核》)

 

查看答案

阅读赵畅的《世间需要厚道人》,完成小题。

①厚道之人,就是待人诚恳、做事诚实、能宽容、不刻薄之人。要让世界成为充满爱心与和谐的世界,就少不了厚道人。

②刘翠霞是评剧“四大流派”之一的刘派创始人,上个世纪30年代名噪津门。一次,她在后台刚化好妆,正要去穿戏衣,被一位美工搬布景时不小心给撞倒。她二话没说,赶忙去补妆。散戏后,她到处找那个美工,有人告诉她那个美工吓跑了。她听了非常着急,立马吩咐人去找。找回后,她扶起跪在自己面前的美工,和颜悦色地说:“我找你回来,是向你道歉,是我未留心,碍了你搬景的道。”美工听了十分感动,当天刘翠霞还掏钱陪美工吃了一顿饭为他压惊。在世俗眼里,名角被普通的美工给撞倒了,这还了得?然而,刘翠霞宽容、不刻薄,她非但没出口伤人,反而诚恳地给人赔礼道歉。因为她的厚道,避免了尴尬场面的出现,避免了难以预料的后果发生。

③厚道,好似一帖润滑剂,让人与人之间平添一份可贵的温馨。厚道,也是打造理性社会、秩序社会、诚信社会的道德基础,有时更需要人们的奉献,甚至是必要的牺牲。厚道之人,往往是低调内敛之人。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人们都称赞他的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得太慢。其实,如此低调厚道,绝对不会抵消将军的英雄形象。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厚道何以为人们称颂,何以成为人们存世立身的要义的答案。

④苏东坡赞美西湖诗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如此,西子如此,厚道的人也是如此,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淡相宜。该浓时,就浓个轰轰烈烈,全身心地干事业,闯天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淡时,就淡个心如止水,沉稳恬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啊,厚道人,或许没有靠一点滑头、使用一些噱头得意于一时的幸运,但他们始终保持人格的尊严,一如山中的清泉,以其清纯的本色而为人称道。

⑤对于厚道人,鲁迅先生真切地愿“引以为朋友”。陶行之先生对老实人之“傻”堂堂正正地吟道:“唯有傻瓜,能救中国!”然而,曾几何时,厚道被一些人讥为过时,并与“无能”“傻”画上了等号。更有甚者,靠投机钻营,尔虞我诈取得利益。或许,刁钻之人、油滑之人,一时可以得计,但决不可能长久,这是历史的必然,自古其然

⑥“处世无奇但率直,传家有道惟存真”。厚道不是软弱畏缩,而是一种默默的克制,一种无声的等待,一种严格的自律;厚道是向善的通道,它来源于人类理性和博爱的情感,来源于知识的充实和道德的修养。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有删改)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第①段中的加点词可否换成“需要”?请简析

2.请指出第④段的主要论证方法,并简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联系下面的材料,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⑤节划线句子的理解,请分点回答。

材料:经典著作《周易》中云“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中云“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红楼梦》又云“大凡做个人,原要厚道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