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指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B. 菊之爱,陶后有闻(少)

C. 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面)              D. 后先相继,自夏秋(往,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濯清涟而不    B. 我于花之未开    C. 亭亭净    D. 姿欲滴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 群葩/当令时    D.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4.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予谓菊,花隐逸者也    B. 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秋矣

C. 无风亦呈袅娜姿    D. 及花既谢

5.对选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用以花喻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芙蕖“可目”的特点。

B. 【甲】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赞扬君子的高尚品质;【乙】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了芙蕖的生长过程。

C. 【甲】文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菊”和“牡丹”反衬莲的美好形象;【乙】文主要说明芙蕖的可爱,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

D. 【甲】文“出淤泥而不染”运用直接描写的方法,用以象征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的品质;【乙】文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清雅流畅,富有韵味。

 

1.C 2.D 3.D 4.D 5.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用法,首先需要通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此题要求选出解释错误的意象,直接选出错误项即可,选项C中“上”的意思是“向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固此选C 点睛: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仔细辨析。选择正确答案题,用反选排除法,判断错误项排除,得出答案。 2.试题分析:本题任然是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运用和积累,分析文言文实词的古今用法,在A中“妖”的古意是“过分艳丽”今意是迷信,指异于常态而害人的东西。B中“是”古意是“这样”的意思,今意为判断词,否的反面。C “植”的古意是“挺立”今意是“种植”的意思,D中“姿”古今意思都是指“形象”“体态”。固此选D 点睛: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仔细辨析。选择正确答案题,用反选排除法,判断错误项排除,得出答案。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要求选出划分错误的一项,直接选出即可,在D中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的意思是 “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所以正确节奏“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固此选D。 点睛:首先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分析句子的成分),除了“骈句”和特殊的表达作用,一般可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主谓宾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和作者表达的意图。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找出虚词用法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在A、B、C中“之的”用法都是助词,“的”的意思。D中的“之”是放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点睛:此类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出例句,判断选项中与之意义相同的字词。此题先要根据本文内容了解例句中虚词的含义,再根据所学所记明确选项各句的出处,读懂句子内容,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句中同一虚词的含义,进行比较。二是从本个选项中选出一个与其它三项虚词意义不同的项,此题要根据学习积累,了解该虚词常见的几种用法,分析各项句子中虚词的意思,比较不同,判断答案。 5.试题分析:分析文言文的写作手法,可使用排除法。本题要求选错错误的一项,直接选出错误的一项即可,在C中甲文主要用的写作的手法是“托物言志”,用“菊”是正衬莲花。用“牡丹”才是反衬。 点睛:赏析选文的写作方法,首先需要理解选文的内容、主旨、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由此来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在选择题型中,可以使用排除,结合选项的内容和要点来分析,直接选出错误选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表示进入成年。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古时称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B.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一句,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C.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觥筹”,“罍而歌者”中“罍”,“衔觞赋诗”中“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D. 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或某一形象、某一场景的情况。如“三尺”指代“法律”,“寸管”指代“笔”,“杏坛”指代“教坛”,“簪缨”指代“官位”。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中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②    B. ④⑥⑦①③②⑤    C. ④①⑦⑥⑤③②    D. ⑤⑦⑥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 今年五一假期,前来长沙县金井镇“茶文化基地”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C. 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D.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迁徙     蹑手蹑脚    胎(pí)     羞成怒(nǎo)

B. 伫立        秩序井然        (xìn)     不置辩(xiè)

C. 座落        怏怏不乐        育(fǔ)     随声附(hè)

D. 蹒跚        断壁残垣        (tà)     深痛绝(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