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 有所不辟也    祸患、灾难)      非独贤者有心也 (这、这样)

B. 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   所有甚于死者  (怨恨、埋怨)

C. 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是亦不可以乎  (停止,放弃)

D. 所识穷乏者我与  (通“德”,感激)   此之谓失其本  (天性、天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跟“呼尔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B. 登轼望之

C. 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D. 可计日待也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哪三个取舍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B 2.D 3.(1)假如一个人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有什么不可用呢? (2)如果用脚踩踏后再给人吃,就是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4.鱼和熊掌的取舍、箪食豆羹和人格尊严的取舍 、高官厚禄与礼义的取舍。 5.示例: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家价值观,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选自:《孟子·告子上》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B项解词有误,其中理解错误的词语是:恶:厌恶。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而”的意思都是表修饰。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主要重点词语:甚:超过;凡:凡是;者:手段。蹴:用脚踢。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4.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三个取舍分别是:鱼和熊掌的取舍、箪食豆羹和人格尊严的取舍 、高官厚禄与礼义的取舍。 5.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着重考查对文中字词含义的理解能力。如何不失“本心”,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 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 “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其中“压”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自己的理解。

 

查看答案

某中学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了“微”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微”讲堂】“五四”青年节前夕,初三(1)班学生开展了一次时事讲堂活动。活动主题是“责任·担当”。 整个过程以研讨为主,开展社会责任大家谈。活动中,40多名同学踊跃发言,讨论“子女、学生和公民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应该怎样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 等热点问题。请将此活动写成一句话新闻。(30字左右)

(2)【“微”公益】3月5日,学校组织团员志愿者到敬老院慰问,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打扫卫生,为他们表演节目。小华同学参加活动后写下了自己的感言:

(3)【“微”视听】围绕德育主题,初二年级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影视短片,开展有意义的视听活动。以下是观看的部分短片截图,请从备选项中为每幅图选出最贴切的一个主题。(填序号)

图1央视报道《南京大屠杀纪实》  图2社会道德伦理公益微电影《孝道》 图3清明节专题片《溱潼会船》

A.传统·美德  B.友善·和谐  C.节日·文化

D.爱国·铭记  E.意志·毅力  F.敬业·责任

图一选(      )      图二选(     )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每空。

①千嶂里,                         

                    ,五十弦翻塞外声。

③《观刈麦》中描写农家人辛苦劳累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④《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危难关头接受先主重任的句子是:                                         

⑤请你从学过的古代诗歌中写出两句写“愁”的的诗句: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背景。

B. 《海底两万里》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该作品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C.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小说通过叙述“我”的一家人对于勒叔叔态度的不断变化来反映那个时代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D.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散文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③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⑤桃花开了,又像是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A. ③⑤④②①    B. ③②⑤④①    C. ⑤④②①③    D. ⑤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