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下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 (1)半命题作文 “赢得”在《现代汉语词典》...

以下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

(1)半命题作文

“赢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博得,取得”的意思。在现实与历史中,有的人凭辛勤付出赢得个人的成功;有的人以品质高尚赢得他人的尊重;有的人甘于寂寞,埋头苦干,最终赢得了历史的肯定……

请以“赢得      ”为题,写一篇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与地名。

(2)材料作文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与地名。

 

参考例文 赢得自己 不是赢得成功的人才幸福,幸福的真谛在于赢得自己。 ——题记 端一把小凳,泡一杯清茶,捧一册好书,停息于充满生机的大树下,享受春天带来的气息。内心渴望这初春的生气能够带走心中涌动的情绪,给予我自然的力量去面对紧张的中考。 随意翻阅手中的书,心里总没有底,不知一个月的今日会落入何方。我对自己的成绩不敢肯定,宛如一池汪潭中时而涌起的涟漪,跌跌宕宕,此起彼伏。我不想放弃,然而我知道空有一番自信不足让我赢得自己。抬头,闭目,想凭我的力量多吸入一丝春气。 不知是什么柔软的东西轻轻掠过我的脸颊,用手托起手上那片翠绿的叶子,嗅嗅他身上依存的香气,我不理解,为什么她早早的落入自然地怀抱?内心的困惑让我无心再继续思考…… 一阵微风缓缓拂过,将我手中的叶儿轻轻托起。“我不想永远停留在一棵树上,我今生的梦想就是赢得自己,我不是一片不肯掉落的叶子,所以我要载着自己的梦想向前飞!”一阵细语从我耳畔掠过,似乎也同时触动我的心灵! 赢得自己?向前飞?我沉默了,低头,不语,沉默那么两分钟,向远方眺望过去,眺望那片载着梦想的绿叶,似乎他的天空是镶着金色的宝石,那样耀眼,那样让我心驰神往。似乎在那刹那间我的心灵敞开四窗,灿烂的金色阳光照射进来,我似乎赢得了幸福的真谛,赢得了自己。 绿叶乘着春风载着梦想寻找幸福的真谛,而我乘着自信载着梦想赢得了自己,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自己!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试题,强调要“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这是一关键提示,写作时一定注意,本题目难度适中。在审题立意方面,先将题干中的题目补充完整,如可以填写“成功、尊重、肯定、喝彩、信任”等;在文题中,所填充的词语已经有所提示,我们可以选取这几个词语或者与这几个词语类型差不多的词语来补充。在题目提示的文字中,有这样一句:“在现实与历史中,有的人凭辛勤付出赢得个人的成功;有的人以品质高尚赢得别人的尊重;有的人甘于寂寞,埋头苦干,最终赢得了历史的肯定;……”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两个思路,一个可以写现实的人或者事情,可以第一人称展开情节,也可写历史上的一个人物,如何赢得尊严、名声等,用第三人称手法来写,这两种思路都可以来尝试。 点睛:半命题作文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好抒写的内容;文题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可采用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相结合(表达人物心理和别人对其的评价时可用),在结构上可采用排比段的方法。适当的议论和抒情的加入也可以使文章的主旨更明确,进而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一个馒头

黄  斌

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②那是一个淫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④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⑤就这样在窗口待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⑥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看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⑦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

⑧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蒙蒙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

⑨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标题“一个馒头”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4.文章②⑧两段都写到了“雨”,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两处写“雨”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

陈  凌

①最近,朋友圈里流行一个小游戏:七分钟内,连续写出数字1到300,不能停顿,也不能涂改。这道源于一所大学自主招生的考题,看似简单无奇,却难倒了不少参与者。“手写着写着就酸了,一酸注意力也分散了”“数字写多了,就觉得烦躁,一烦躁就写错了”……游戏虽小,却折射出了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症结——专注力的丧失。

②“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花时间把一页读通读透,比囫囵吞枣地读好几本书,更有收获。的确,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出众,也难免跌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陷阱。相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方能百炼成钢。

③孟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有一位名为弈秋的下棋高手,他曾有两位徒弟,一位徒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所讲的弈棋之道;另一位徒弟虽然人在听讲,心思却在“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终,学成之后,水平远不如前者。师出同门,却有高下之分,与其说是智力不同,毋宁说是专注有别。正如哲人所言,“达到敏捷的方法在乎专心治事而不在一次包揽许多事务”。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力有所精。

④很多时候,人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外物纷扰、诱惑太多,其实不然,根由还在于心不静。明代大儒王阳明曾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石中的花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样一番对答,也启示我们:心有所主,哪怕纷扰再多,也不会乱花迷人眼、浮云遮望眼;但假如心散志衰,都无须外界干扰,自己首先便难沉住气,更别说专注一事上下求索了。“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⑤当然,专注绝非是要让人固守一隅、甘做井底之蛙,恰恰相反,心有全局才有价值排序,胸有丘壑方能分清主次。可以说,专注在本质上,乃是撇去不必要的泡沫、剔除不恰当的欲望。兵法有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对于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曾有人提出“两万小时理论”,也就是“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两万小时,看起来很长,分解到每一天,也就只是一两个小时而已。但倘若守不住心中的宁静、抵抗不住外界的波澜,东瞧瞧、西望望,别说一两个小时,一两分钟都会成为奢侈。多几分老僧入定般的淡定,多几分古井不波般的从容,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岁月的画布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⑥有人说:“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的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世界嘈杂,我们无法避免;但内心的专注,却可由我们自己把握,不是吗?

(选自2016年01月11日《 人民日报 》,有删改)

1.文章以游戏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⑤段能去掉吗?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乙】郑之人学为盖,三年艺成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盖:伞。 ②桔槔(gāo):井上汲水的工具。③戎服:这里指穿军服。军服可挡雨。④裘:毛皮衣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郑之人学为盖

(2)民戎服

2.从文中看,郑之鄙人最终一事无成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躬耕南阳

(2)三臣于草庐之中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田  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注释】①赛田神:古代农村以祈盼丰收为内容的一种祭祀活动。②鸠:一种小鸟。③初日:雨后刚出的太阳。

1.诗中通过描写                  、杏花怒放等景物来表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