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字形、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长歌当(dāng)哭 博...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字形、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长歌当(dāng)哭 博闻强识(zhì) 殒(yǔn)身不恤  忸(niǒu)尼

B. 脍(kuài)炙人口  扪(mén)心自问 深恶(wù)痛绝 余勇可贾(gǔ)

C. 杀一儆(jǐng)百 锲(qiè)而不舍 娇(jiāo)揉造作 挈(qiè)妇将雏

D. 诲(huì)人不倦  剑拔驽(nú)张 久而弥笃(dǔ) 前倨(jū)后恭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B项正确,其他错误之处修改如下:A“当”dāng→dàng;“忸”niǒu→niǔ;C“娇”jiāo→“矫”jiǎo;D“诲”huǐ→huì,“驽”nú→“弩”nǔ,“倨”jū→j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5)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查看答案

以下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

(1)半命题作文

“赢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博得,取得”的意思。在现实与历史中,有的人凭辛勤付出赢得个人的成功;有的人以品质高尚赢得他人的尊重;有的人甘于寂寞,埋头苦干,最终赢得了历史的肯定……

请以“赢得      ”为题,写一篇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与地名。

(2)材料作文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与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一个馒头

黄  斌

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②那是一个淫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④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⑤就这样在窗口待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⑥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看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⑦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

⑧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蒙蒙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

⑨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标题“一个馒头”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4.文章②⑧两段都写到了“雨”,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两处写“雨”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

陈  凌

①最近,朋友圈里流行一个小游戏:七分钟内,连续写出数字1到300,不能停顿,也不能涂改。这道源于一所大学自主招生的考题,看似简单无奇,却难倒了不少参与者。“手写着写着就酸了,一酸注意力也分散了”“数字写多了,就觉得烦躁,一烦躁就写错了”……游戏虽小,却折射出了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症结——专注力的丧失。

②“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花时间把一页读通读透,比囫囵吞枣地读好几本书,更有收获。的确,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出众,也难免跌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陷阱。相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方能百炼成钢。

③孟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有一位名为弈秋的下棋高手,他曾有两位徒弟,一位徒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所讲的弈棋之道;另一位徒弟虽然人在听讲,心思却在“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终,学成之后,水平远不如前者。师出同门,却有高下之分,与其说是智力不同,毋宁说是专注有别。正如哲人所言,“达到敏捷的方法在乎专心治事而不在一次包揽许多事务”。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力有所精。

④很多时候,人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外物纷扰、诱惑太多,其实不然,根由还在于心不静。明代大儒王阳明曾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石中的花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样一番对答,也启示我们:心有所主,哪怕纷扰再多,也不会乱花迷人眼、浮云遮望眼;但假如心散志衰,都无须外界干扰,自己首先便难沉住气,更别说专注一事上下求索了。“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⑤当然,专注绝非是要让人固守一隅、甘做井底之蛙,恰恰相反,心有全局才有价值排序,胸有丘壑方能分清主次。可以说,专注在本质上,乃是撇去不必要的泡沫、剔除不恰当的欲望。兵法有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对于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曾有人提出“两万小时理论”,也就是“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两万小时,看起来很长,分解到每一天,也就只是一两个小时而已。但倘若守不住心中的宁静、抵抗不住外界的波澜,东瞧瞧、西望望,别说一两个小时,一两分钟都会成为奢侈。多几分老僧入定般的淡定,多几分古井不波般的从容,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岁月的画布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⑥有人说:“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的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世界嘈杂,我们无法避免;但内心的专注,却可由我们自己把握,不是吗?

(选自2016年01月11日《 人民日报 》,有删改)

1.文章以游戏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⑤段能去掉吗?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乙】郑之人学为盖,三年艺成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盖:伞。 ②桔槔(gāo):井上汲水的工具。③戎服:这里指穿军服。军服可挡雨。④裘:毛皮衣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郑之人学为盖

(2)民戎服

2.从文中看,郑之鄙人最终一事无成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