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
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
文/杨凡
①毫无疑问,电脑网络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但它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大脑。
②科学家们在“神经塑性”的课題研究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成年人的大脑并非是因遗传就确定了个性和智力。相反的,神经是可塑的。
③脑科学专家斯茅与他的研究团队曾做过一个实验:让12名互联网老用户和12名互联网新手开始使用谷歌,同时对他们进行大脑扫描。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大脑之间的显著区别在于大脑皮层一片被称为背側前額叶皮质的区域,它的功能是处理短期记忆和决策制定,新手的扫描结果显示这片区域活动微弱,而老手的则非常活跃。斯茅要求12名互联网新手在以后的5天每天使用互联网。第6天,他们重新扫描了各组的大脑——两组大脑扫描图片显示,代表大脑活跃程度的亮斑图案几乎一模一样。这说明总共5天的互联网使用就重塑了他们的大脑回路。科学家认为,互联网已经改变人类思维方式,降低大脑集中精力的能力,减少深度思考的频率。
④现在很多人不喜欢阅读书籍或长篇文章了,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一种阅读新趋势。伦敦大学用5年时间做了一个网络研读习惯的研究。报告说:“很明显,用户们不是在以传统方式进行在线阅读,相反,一种新‘阅读’方式的迹象已经出现:用户们在标题、内容页和摘要之间进行着一视同仁的‘海量浏览’,以求快速得到结果。”
⑤网络的环境促使我们匆忙地阅读,草率并浅层次地进行思考。即使我们不在电脑前时,上网养成的阅读习惯也会继续回荡在我们的脑细胞中。上网使我们的神经集中在略读和多任务同时处理。虽然扫瞄和浏览的能力与认真阅读和思考同样重要,但是问題在于,一目十行的略读正在成为我们阅读的主导模式。以这种方式阅读时,我们充其量只是一台“信息解码器”,而我们专注地进行深度阅读时所形成的那种理解力、那种丰富的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流失掉了。
⑥电脑和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记忆方式。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受试者阅读一些信息,他们告诉一半受试者,过一会儿可以在电脑文件夹里找到这些信息,同时告诉另一半受试者,这些信息将会被刪除。接着,研究人员让受试者记住这些信息。研究人员发现,那些以为信息会遭删除的受试者记得更牢,以为信息会存储在电脑中的受试者对储存信息的文件夹名记得更清楚。实验表明,受试者不是记住信息本身,而是更倾向于记住信息的存储地。互联网的知识储存和查找功能助长了我们的惰性,有了问题就“百度”或“谷歌”—下,我们不必记忆什么,因为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复制”加“粘贴”来完成。
⑦互联网为个人记忆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补充,这种便利让人难以抗拒。但是,当我们开始利用网络代替个人记忆,从而绕过巩固记忆的内部过程时,我们就会面临掏空大脑记忆的风险。
⑧人类的大脑是高塑性的,神经元和突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我们适应新的文化现象,包括使用一个新的媒介,最后我们就会有个不同的大脑。当我们依赖电脑作为理解世界的媒介时,也许有一天它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思想。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互联网正从哪几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大脑?请简要概括。
2.第④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两组大脑扫描图片显示,代表大脑活跃程度的亮斑图案几乎一模一样。
4.你赞同下面哪一个人物的做法?结合本文介绍的知识谈谈理由。
A. 文俊在长时间、反复地玩游戏后,髙兴地喊道:“我终于摸清了这个电脑游戏的规律啦!”
B. 自从在姐姐家接触了“百度”之后,安琪一有问题就求助于网络。
C. 子云喜欢阅读网络小说,但他更喜欢阅读纸质小说。
D. 为培养自己深入思考的习惯,郑康决定每天花—定时间上网阅读。
名著阅读
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锺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锺,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 ”……却待下楼,只听得楼下夫人声音叫道……
(节选自《水浒》)
1.请写出选段中“楼”的名称
2.武松写了哪八个大字?由此可知他是个怎样的人?
3.简述武松杀人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越人遇狗
邓牧
越人①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②。”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乃已,将奚③以狗为?”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
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选自《伯牙琴·二戒》)
【注释】①越人:越国人。②中分:对半分。③奚:什么.
1.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日益倨(傲慢,不客气) 蒙乃始就学(从事)
B. 或嗤越人曰(有的人)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谏诤)
C. 狗尽啖乃已(停止) 无案牍之劳形(劳累)
D. 多自与(给予)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引而俱归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 夫以家人养狗 俯身倾耳以请
C. 走而去之 仲永之通悟
D. 啮其首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 越国人在路上遇到一条狗,听信了狗的话,就高兴地带狗回家喂养。
B. 越国人起初高规格喂养狗,狗也善待主人,把每次捕获得猎物全部给主人。
C. 越人后来与狗争食物,结果被狗咬断了脖子和脚。
D. 这个寓言故事的结尾发表议论,揭示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古诗词赏析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本曲中的“ ”四个字,暗示了潼关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妙处。
古诗文默写
(1)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2)年少万兜鍪, 。(《辛弃疾《南乡子》》)
(3)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的两句诗是:
, 。
(5)王老师在旅游淡季一个人到大别山游玩,他走到了一片树林深处,那里的寂静环境弥漫着忧伤的气息,真可谓是“ , ”,于是,她迅速离开了树林。(用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句子填写)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走进夏天话端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走进夏天:请欣赏下面四幅“夏”字的书法作品,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
(2)情系端午: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①“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
②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__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四海
赛龙舟________传九州
(3)弘扬传统: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某网站针对这种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请你也设计一条(含有一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