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 ⑴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

⑴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⑵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⑷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子《伯牙善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处注意“郎”“鸦”“峨”等字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窗外有一只小雀,它不会飞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生存于市井之中,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是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时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是分号。

它们被人所起的名字,是麻雀。

要求:(1)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近日,山西陶寺迎来一场特殊的“观天授时”活动。游客在社科院考古所专家的带领下,以古老的观测方式见证了4000多年前帝尧时期节令“夏始日”的到来。通过参与式体验,游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

近年来,旅游需求日渐多元化,不只是游山玩水,还在于获得文化体验,于是文化旅游持续升温。但一些地方的文化旅游遭遇“没听头、没看头、没想头”的窘境。比如,有的文化景点山寨味道重,游客惊呼上当;有的把文化旅游当“展览”,缺乏参与式的活动……种种情况,莫说感受景点蕴藏的文化魅力,体验游览乐趣都几成奢望。

你认为文化旅游怎样做才有听头、有看头、有想头,说说你的建议,要求:字数不少于12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也(2)非独贤者有心也(3)今人曰(4)何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______ 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___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4.【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

绝句(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1.诗中_____________二字是全诗之纲,概括地说明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此诗在情与景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地铁丢书行动进京 乘客质疑作秀

15日上午开始,某自媒体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将于15日上午8时开始,在包括北上广在内的一线城市地铁中,投放一万本图书。任何乘客在发现被投放的图书后,均可带走进行阅读,并将之在城市中长期传递。

实际上,地铁丢书“大作战”收获的关注度,与多位明星参与密不可分。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当天上午,包括黄晓明、张静初在内的多位演艺界明星同步发表微博,表态加入此次行动。

这场地铁丢书“大作战”很快在网络上引发争议。有网友认为,活动的目的在于推广阅读,而发动明星丢书,也是考虑到通过明星效应,可以引起更多关注和参与。更多的网友在质疑。有人认为活动的形式大于意义,而明星的加入,使得其更像一场作秀。参与的明星并非酷爱阅读者。有人表示,从国内的地铁运营环境来看不可行,尤其是在早高峰期,没有人会注意到藏书,此外,参与活动的图书是否符合读者阅读兴趣,也无从得知。

材料二

“丢书大作战”:读书也可以很好玩

这个活动是一个叫做“新世相”的微信公众号发起的。公众号的运营方——北京世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汪再兴说,“丢书大作战”源于伦敦“地铁藏书活动”在社交媒体的火爆。

一周前,“新世相“决定组织这个活动。我们写邮件给发起“地铁读书活动”的英国机构的负责人,他们表示支持并向我们传授经验。同时,我们快速确认了京港地铁、海南航空和滴滴顺风车为合作方,作为这次投放的主要渠道,多家出版社支持了此次发放的一万余册图书。汪再兴说,在选书上他们有自己一贯的标准,那就是‚有价值的阅读。下一步,他们会把线上和线下系统优化,在不消耗公共资源的前提下,帮助用户自发完成图书的共享和传递。

“新世相“还在今年6月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一位内蒙古库伦镇的小伙子在寄回的图书里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在镇上小卖部打工的年轻人,之前接触的都是流行书。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好书,我是认真地一个字一个字看完的,我希望在这样的城市里,能有越来越多像这样的好书。

在出版人路金波看来,包括“丢书”在内的一些活动,就是通过流行文化的刺激,让书走到年轻人中间。推广全民阅读,不能仅靠政府层面的推动,必须要玩儿起来,依靠年轻人的力量推广,让阅读不再枯燥。我们的学者、作家、出版人要勇敢冲到年轻人身边,照顾年轻人的需求和口味。

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程三国说:“我曾经看过很多关于读书日的活动,但推广手段陈旧,效率较低。如果能在推广形式和方式上创新,肯定事半功倍。‘丢书’活动很有创意。无论做什么,只要能让更多人参与到阅读上来,都是好的,地铁里‘丢书’的活动类似于以前的图书漂流,但因为地铁人流密集,所以效率更高。”

材料三

英国:“丢书”带来阅读共享

虽然‚丢书活动的热潮已经过去一段时间,本报记者来到伦敦,试图通过乘坐地铁,了解为什么伦敦的人们会对“丢书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

伦敦地铁“丢书活动”现在的总负责人是奥克斯雷女士,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英国人有爱读书的传统,人对纸质书籍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怀旧情绪。在信息时代,手机无处不在。英国也受到手机的影响,英国人也经常看着他们的手机屏幕。这也就是为什么‘地铁上的书’这样的活动很重要的原因。有时环境十分重要,我们就想给人们一个选择——为什么不读一本书呢?”

《哈利·波特》中赫敏的饰演者沃特森酷爱读书,她不但参与‘丢书’,还发起了一个名为“我们共同的书架”的读书会,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1.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丢书大作战”的发起者“新世相”在事前已做过多方面的准备,并取得了各方力量的支持,同时,对此项活动也有后续的规划。

B. 一位内蒙古库伦镇的小伙子在寄回的图书中写到“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好书”,可以看出此次“地铁丢书”活动确实收到一定效果。

C. 路金波认为,学者、作家、出版人要勇敢地冲到年轻人身边,照顾年轻人的需求和口味,这样就能调动年轻人的力量,让阅读不再枯燥。

D. 奥克斯雷女士认为,在信息时代,英国的国民阅读同样受到手机的影响,出现了危机。“地铁丢书”活动显得很重要。

2.材料一中,网友对“地铁丢书大作战”的质疑主要有哪几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对“地铁丢书”行动,网友褒贬不一,你认为这样做有利于推广阅读吗?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