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苏洵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无从书以观________ ②闭户读书 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来看,宋濂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异同?对你有什么启发?

 

1.得到(买))更加(发奋 2.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以后,士大夫争相传阅,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 3.(3)同:读书都很勤奋刻苦 异:宋濂幼时家境贫寒;苏洵读书很晚 启示:非勤奋刻苦不能读书;只要想学习,就为时未晚。 【解析】甲文选自:选自《宋学士文集》 作者:宋濂 年代:明 乙文选自:选自:《宋史·苏洵传》 作者:脱脱和阿鲁图 年代:元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致”指得到;“益”指更加(发奋)。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以是”指因此;“以”指把;“假”指借;“争传”指争着传阅。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第一问:阅读甲乙两文,了解内容,从“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录毕,走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等可知,相同点为:读书都很勤奋刻苦;不同点是:宋濂幼时家境贫寒,苏洵读书很晚。第二问: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从“勤奋刻苦读书”“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等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送张四

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我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发挥威力了。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我希望他离开我。我必须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受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

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国籍)国作家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2)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小说中的主人公“我”下的“决心”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2015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较2014年略有增加,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平均水平。关于读书很多人表示,忙工作,忙家务,刷微博,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很少看书。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                       (摘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浅阅读”的先天缺陷显而易见,即快速(即时性)、快感(娱乐性)、快扔(浅显性),以及快餐化、平庸化、碎片化和少反思。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度,免费书报亭遍布街头巷尾。俄罗斯颁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来促进群众阅读。日本全年有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晨读运动”“读书周”“儿童读书周”“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人均阅读量较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哪些现象属于“浅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请你就改善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对国家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各级机关要厉行节约,严格执行空调温度的控制标准,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B.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

C. 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D.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社会各界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读一本好书”的倡议。

B.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位中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

C. 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气象。

D. 春节期间,在东台甘港、西溪景区内,具有鲜明特色的景观让人们流连忘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