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陪伴是一种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陪伴...

陪伴是一种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陪伴是一种习惯,就像我们的《朗读者》,郑渊洁、乔榛都谈到了自己,夫妻之间的陪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陪伴也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所以希望这一期以陪伴以主题词的节目也能带给大家一段美好的陪伴。(董卿《朗读者》有删改)

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人名。

 

陪伴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题记 憧憬美好的未来,滋生求知的渴望。你像一位忠实的伙伴,伴我走过了每一段流光溢彩的岁月;你更像 一位渊博的师长,教给我许多人生的哲理。 语文,一路有你陪伴,生活才充实、快乐。 一路上有你相伴,我可以和圣贤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向孔孟讨教仁义之礼,与庄子探求生存之道,跟孙子讨论兵法。与圣贤交流,可以修吾身,齐吾家,治吾国。 与李白畅游祖国山河,与苏轼对酒当歌,与陶潜种菊南山。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风来培养我的豪情,让“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柔美来滋润我的心灵。书香氤氲中,我稚嫩的心在语文的陪伴下变得真诚而纯洁。 一路上有你相伴,我可以和智者挽手步入智慧的殿堂。 我用青春的双眸凝望深邃的星空,和霍金一起寻找天空的神秘;我用一颗沸腾的心,和一位凭着一支笔和几麻袋草稿纸惊动世界的中国人(陈景润)一起去体味炎黄子孙铁骨铮铮的自豪。和语文相伴,让我懂得了哲学思维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教你换个角度看世界。 一路上有你相伴,我还可以在艺术的殿堂中尽情飞翔。 是你让我从高山流水的节奏中读懂了什么叫知音难觅,是你让我明白了贝多芬的音乐与他的精神一样高亢,是你让我最终懂得了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语文,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京剧与欧洲的歌剧一样动听,白石老人的虾与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优美。语文,更让我体会到每一部戏剧背后的艰辛,每一幅名画背后的沧桑。一路有你相伴,我在艺术的怀抱中净化自己的心灵,放飞自己的情感。 雨后初霁,呷一口清茶,指尖轻轻滑过泛黄的《论语》;华灯初上,赏一轮明月,细细品味唐诗宋词的字字珠玑。 有你 一路陪伴,我的生活充满了诗意。 【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为“陪伴”,里面的关键词语是“陪伴”,这里的“陪伴”可以有影响、体会的意思,也就是在某人或者某物的影响下,我的想法或者做法的改变,也就是写一个时间跨度加大的时间段,不能仅仅写一个场面,写作时要注意以上的几个问题。 “陪伴”,里面所写的内容,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如父爱、母爱、友谊等,也可以是跨越历史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也可以是物,如诗歌、词、书籍、玩具等。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记叙文写起来难度较小。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渡彼岸

雪小禅

(1)那年,他17岁。

(2)家贫。过年吃饺子,只有爷爷奶奶可以吃到白面包的饺子。母亲把榆树皮磨成粉,再和玉米面掺和在一起,这样可以把馅儿裹住,不散——单用玉米面包饺子包不成。那种榆树皮饺子难以下咽。记忆中,可以分得两个白面饺子,小心翼翼吞咽,生怕遗漏了什么,但到底还是遗漏了——还未知是何滋味,已经咽下肚去。

(3)衣裳更是因陋就简。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裤子上常常有补丁,有好多年只穿一两件衣服,撑到上班,仍然穿带补丁的衣裳,照相的时候去借人家的衣服……

(4)记忆最深的是他17岁那年的冬天,同村邻居有个18岁少年,有亲戚在东北林场,说可以上山拉木头,一天能挣30多块钱。他听了心动,于是两人约了去运木头,尚不知东北有多冷。他至今记得当时多兴奋,亦记得那地名——额尔古纳左旗,牛耳河畔,中苏边境,零下49摄氏度,滴水成冰。

(5)每日早上5点起床,步行20公里上山。冰天雪地,雪一米多厚。拉着一辆空车上山,一步一滑。哪里有秋衣、秋裤?只有母亲做的棉衣、棉裤,风雪灌进去,冷得似乎连骨头缝里都在响。眉毛是白的,眼睫毛也是白的,哈出的气变成霜,衣服里鼓鼓的是两个窝窝头。怕窝窝头冻成硬块,于是用白布缠了,紧紧贴在肚皮上,身体的温度暖着它,它就不至于被冻成硬块咬不动。

(6)不能走慢了,真的会冻死人。拉着车一路小跑,上山要4个多小时。前胸、后背全是汗时,山顶到了。坐下吃饭,那饭便是两个贴在身上的窝窝头,就着雪。到处是雪,一把把吞到肚子里去。才17岁,那雪的滋味永生难忘。

(7)然后装上一车木头,往山下走。下山容易些,只需控制车的平衡。上山4个小时,下山两个小时,回来时天就黑了。

(8)那是他少年时的林海雪原。

(9)进了屋用雪搓手、搓脚、搓耳朵,怕冻僵的手脚突然一遇热坏死掉。脱掉被汗浸透的棉衣,烤在火墙边,换另一套前一天穿过的棉衣。晚餐依然是窝窝头。第二天早上照样5点起,周而复始。

(10)一个月之后离开时,怀揣1000元钱。1000元钱在20世纪70年代是天文数字,那时的人们一个月的工资不过二十几块钱。

(11)回家后,母亲看着他后背上被勒出的一道道紫红的伤痕,号啕大哭。

(12)那1000元钱,给家里盖了5间大瓦房。他说起时,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有趣的事情,听者潸然泪下。

(13)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已自渡。那零下49摄氏度的牛耳河,霸占着他17岁的青春,直至老去,不可泯灭。

(节选自《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2.文章的第②③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3.文中的“他”在东北运木头的过程非常艰辛,请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艰辛的?

4.文章第(2)中“小心翼翼吞咽”中的“小心翼翼”和“吞咽”,矛盾吗?为什么?

5.“他说起时,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有趣的事情,听者潸然泪下。”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潸然泪下”的原因有哪些?

6.“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己自渡。”这句话是作者对“苦难”的体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俛(fǔ,同“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biāo,带着一股风而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gǔ,吸饮)其脑,果腹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好事_______________

(2)虎大骇,远         _______________

(3)者三四次         _______________

(4)蜘蛛引丝         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驴不胜怒,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蛇复昂首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之间斗争的过程,但描写的方法不同,请完成下列填空:

甲文侧重描写老虎的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描写蜘蛛的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甲乙两文的动物斗争的过程中,驴和蜘蛛的表现引人深思,请任选其中一种,说说你从它身上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读完后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20字内)。

5月7日上午,位于城东新区的中医院东院门诊部人头攒动,来自省中医院的11位专家正在这里为我市市民进行为期半日的义诊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爱东现场看望义诊专家。

此次义诊包括针灸康复科、消化科、眼科、肿瘤科、妇科、普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科等。专家们热情接待闻讯而来的群众,认真倾听病情介绍,详细查看病历资料,耐心回答各类病症咨询,对病人从用药、保健、饮食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叮嘱。

此次专家团义诊活动,共为近300位群众提供了免费咨询及就诊服务,还为我市各医疗单位的近百名医务人员进行了中药材辨识学术讲座。(选自《东台新闻网》)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君王的野心总是无法测度的,他似乎一直在想把不来夫斯古帝国灭掉,化为自己的行省,派一位总督去统治。他要彻底铲除大端派亡命之徒,强迫该国人民也打破蛋的小端,这样他才可以算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君王。不过我却尽力设法使他打消这种念头,我提出了许多论据,从政策上、正义上论起来他都不该如此。我又直率地向他宣称:“我永远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我”是指谁?“我”游历了哪四个国家?依次写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个片段中“我”表现出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