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 (2) ,猛志固常在。...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

(2)               ,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3)三顾频烦天下计,                    。(杜甫《蜀相》)

(4)                 ,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5)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蝶恋花》)

(6)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虽有嘉肴》)

(8)              ,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9)古诗中,动物的出现为春色平添了几分生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写明媚春光的两句诗是:“                                  ”。

 

(1)天下归心 (2)刑天舞干戚 (3)两朝开济老臣心 (4)江东子弟多才俊(5)为伊消得人憔悴 (6)零落成泥碾作尘 (7)教然后知困 (8)二者不可得兼(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碾,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汉字。

万物各有千秋,我们应该自信。北国万里(piāo)    雪,江南草长(yīng)    飞;塞外驼铃声声,水乡炊烟袅袅。你娇若(mǔ)    丹容颜美,我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有驰骋政坛跃马商场的万丈豪情,我有小桥流水清泉明月的淡(bó)    心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很重要。

 

查看答案

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时刻,并且正是这些时刻,让你的生命更加丰盈。“这一刻”虽然没有从清晨到日暮那么包罗万象,但它可能是丰富多姿而又不同寻常的,这一刻,让你的经历变得不同凡响,请以“这一刻,让我美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让你的人生增添鲜艳的色彩。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字数不少于600。

 

查看答案

阅读《春思》完成下列小题

春思

贾至①(唐)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 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革非不尖利也    ______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

③足              ______④民之矣            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4.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孤独的老乡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

高潮

(2)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眼里着泪,点点头。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3.第⑰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